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光武皇帝(第2/3页)

要说‘屠龙’的能耐,刘秀在中国历史上也堪称数一数二了。不过这些倒台的皇帝,大多都不是刘秀亲手杀的。

新朝皇帝王莽,是死在绿林军之手,而绿林军之所以能长驱直入,攻破长安,和昆阳之战有直接关系。

昆阳之战,刘秀领导的绿林军,以不到两万人的兵马,几乎全歼了四十三万莽军,就这一战,便把王莽的帝王之气打没了。

接下来,绿林军轻而易举的攻破长安,当时已被刘玄软禁的刘秀,绝对称得上是第一助攻手。

绿林皇帝刘玄,是死在赤眉军之手,赤眉军之所以能长驱直入,攻到长安,这与刘秀在河北牵制了大量绿林军有直接关系。

光是在洛阳,绿林军就驻扎了二十多万兵马盯防着刘秀,如此大规模的分散兵力,哪里还有余力去抵抗赤眉军?所以刘玄之死,刘秀也是最大的助攻手。

河北称帝的王郎,他是被刘秀直接打败的第一个皇帝。赤眉皇帝刘盆子,是被刘秀活捉的一个皇帝,刘秀倒是没有杀他,对刘盆子还挺不错的,让他给自己的叔叔看宅子。

豫州称帝的刘永,益州称帝的公孙述,以及那些称帝的起义军,都是败在刘秀之手。

说刘秀是把‘屠龙刀’,并不为过,从中也不难看出,刘秀这一路走来有多么的不容易。

皇宫里的巫蛊之术,并没有让刘秀立刻罢免郭圣通的后位,只是把她禁足在长秋宫。

至于在郭圣通身边没少出鬼主意的陈志,刘秀也未杀他,只是将他逐出了皇宫。

刘秀学的是《尚书》,多以儒家思想治国,但就骨子里而言,刘秀还是尊崇道家的,他不喜杀人,但凡能给对方活路,他就不会把对方推上死路。

陈志入狱之后,明显有悔过之心,刘秀也念及自己与陈志多年的主仆之情,便免去他的罪责,将他放了。

本以为没有陈志在郭圣通身边,她又受了禁足的惩处,以后会有所收敛,不过,郭圣通并没有像刘秀期望的那样。

即便身边没有陈志这个左膀右臂,郭圣通还是处处针对阴丽华,甚至还代太子,拉拢朝中大臣,结党营私,为太子铺路。

她的种种行径,终于再次踩到刘秀的底线。

建武十七年,也就是公元四十一年,刘秀罢黜了郭圣通的后位,将郭圣通移居北宫。

而做了十六年贵人的阴丽华,也终于趁着这股东风,得到转正,做了大汉的皇后,也就是名垂青史的光烈皇后。

当时,刘秀只是废了郭圣通的后位,但没有废除刘强的太子之位。

不过,因为母后被废,刘强也是惴惴不安,连忙向刘秀上疏,自愿请辞让贤,欲让出太子之位。

刘强是郭圣通所生的长子,不过刘强的性子与其母郭圣通完全不同,刘强的为人很和善,性子也偏向随遇而安,不是很看重权势。

他感觉如果自己的四弟很想要皇位,他让给刘阳也无所谓。当然了,最关键的一点,还是因为郭圣通被废。母后都被废了,儿子还怎么可能继续做太子?

刘强是刘秀的长子,对刘强这个儿子,刘秀是打心眼里喜爱和重视。看到刘强禅让太子之位的奏疏,刘秀当场就驳了回去,不准。

要知道刘强一出生就是储君,还在襁褓之中,就得到太子头衔。

刘强公元二十五年出生,到现在公元四十一年,足足十六年间,刘秀就是按照自己的接班人来培养刘强的,这太子你想不做就不做了?这不是坑爹吗?

看到父亲把自己让位的奏疏驳回来,刘强可慌了,爹这是啥意思?不让自己让出太子之位,这是想杀自己?

刘强没敢耽搁,再次上疏,请求退位。刘秀还是不准,又把他的奏疏给驳了回去。

接下来,刘强屡次上疏,向刘秀请求退位,刘秀都未允。

培养一个接班人,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刘强要撂挑子,刘秀也很为难。

不过有件事情,让刘秀心中又燃起了希望。

刘秀下诏,度量全国的田亩和审计全国人口,有地方官员(陈留吏)上疏刘秀,别的州郡县都没问题,只有两个地方,一定会有问题,一个是河南,一个是南阳。

当时和刘秀在一起的还有邓禹等大臣,四皇子刘阳也在场。

刘秀拿起这封奏疏,询问在场大臣,这是何意?为何偏偏说河南和南阳一定会有问题?

大臣们面面相觑,谁都没有说话,或者说,谁都不敢说其中的原因。

在邓禹眼神的暗示下,刘阳挺身而出,直截了当地说道:“父皇,河南是帝都所在,南阳是帝乡所在,地方上本就有特权,何况两郡都是权贵遍地,测量和审计的官员,又岂敢认真核查?”

听了刘阳这番话,在场的大臣们纷纷吸气。事,就是这么个事,大家都心知肚明,但谁都不敢说出口。

倒是被刘阳给说破了。要知道,这时候刘阳才十二岁,十二岁的半大孩子能懂这么多弯弯绕绕,也是很惊人的。

过后,刘秀给上疏的陈留官吏回信,询问之下,正如刘阳所言,因为河南有洛阳这个帝都、南阳有舂陵这个帝乡,两地的核查,都存在很大的问题。

刘阳的分析得到证实,刘秀很是高兴,对刘阳的看重又增加几分。

要说在郭圣通被废后,刘秀有没有让刘阳取代刘强,做太子的心思,那还真没有。

刘强屡次上疏刘秀,请辞太子,刘秀都没答应,甚至为了安刘强的心,刘秀还特意把刘阳册封为东海王。

这就是在明确的告诉刘强,刘阳已经被封王,已经要离京去封地,你就安安心心地做你的太子,不用担心你的四弟会和你争太子之位。

刘秀已经做得如此直白,刘强还是终日提心吊胆。

他不是怕自己的太子之位不保,他是怕自己的性命不保。

一想到自己的母亲都被废了,自己还霸占着太子之位,这不是找死吗?只要想到这儿,刘强就寝食难安。

刘阳被封王后,刘强非但没有安心,反而因为吃不香,睡不好,时时难安,日渐消瘦。

看到刘强这副样子,刘秀的心里才真正生出要换太子,因为再不换太子,自己的这个大儿子,非得自己把自己吓死不可。

足足在郭圣通被废的两年之后,刘强才终于如愿以偿的让出太子之位,他去接了他四弟的班,做了东海王,而原本的东海王刘阳,则接任了大哥的太子之位。兄弟俩来了个对调。

别看郭圣通和阴丽华之间的关系不好,但两人的儿子,刘强和刘阳,关系非常好。

即便后来刘阳顺利登基,做了天子,对于自己的这位大哥,也十分的敬重,刘强在封地里生了病,刘阳都会派出身边的内侍,去往东海,探望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