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还回来(第2/2页)

自从张居正去世之后,内阁基本上快成皇上的应声虫了。这种情况是怎么发生的,他们不清楚,可是现实是,他们真的快成应声虫了。

曾省吾就是其中感触最深的一个,虽然每一次都是廷议,可是每一次都是按照皇上的意思办了。

他们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朱翊钧却明白,其实这也是张居正的原因。张居正选的这些人,其实都是能够很好办事的人,但是却不是刺头。

那些刺头全都被张居正给赶出去了,他们在张居正手下多年了,早就习惯了听张居正的话。

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基本上都是“按阁老所言”,尤其是最后这几年,这种情况就更严重了。张居正死了,在这些人当中又没人能够做到张居正的地步,他们自然又把这种听话的属性转向了万历皇帝。

加上张居正培养的接班人就是万历皇帝,这让他们有一种理所当然的错觉。

这也是朱翊钧想要的,也是他一直以来都在慢慢让这种转变发生的,等到转变完成,朱翊钧就会提拔申时行,而在朱翊钧的时间线里面,这个时间就是张四维他爹死的时候。

“朕在看奏折的时候,发现了一件事情,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那就是各地的减免钱粮,一个学子,考上秀才之后家里面就会有土地免税,然后举人也有,进士也有。每次科举之后,朝廷收税都要核实这些土地,很麻烦。”

“其中还有贪污的问题,隐匿土地的问题,朕觉得这样不好,太麻烦了,白白耗损了人力物力。”

“朕就想,不如把这种免税转为补贴,按照免税的钱粮,每年发给士子,包括勋贵在内,免税的钱粮直接折算成钱粮加在俸禄里面。”

“朕觉得这样很合适,朕还给这笔钱粮起了一个名字,就叫养士银。”

“当年杨慎不是大喊‘大明养士五十年,仗义死节就在今日’,朕的这个养士银就是取自这里,你们觉得怎么样?”

这是名字的事情吗?

在朱翊钧说出口的瞬间,大家就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虽然看起来这和太祖的免税政策一样,只是由免税便为发钱粮,似乎还更好一些,毕竟种地也不一定每年都丰收。可事实上,这条政策早就不是太祖时候的样子,大家用了这么多年才弄成现在这样,皇上你这是想全拿回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