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异端(第2/2页)

虽然他不知道教的是什么人,可是皇上费尽心力的把自己弄到京城来,必然不会让自己单纯的去教学生,这一点李贽还是能够想的明白的。

“朕有一句话要先说在面前,心学不是讲究知行合一吗?”

“你正好去行一下,看看能不能边行便知,或许在经过行之后,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李贽躬身道:“学生明白!”

朱翊钧再一次点了点头:“所谓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这个世界上没什么事情是一朝一夕的。传播思想,让人从不认同到认同,是需要时间的。”

“孔夫子曾经周游列国的,但是他的思想也没有被人接受。”

“不过孔夫子有弟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朕觉得你可以学学他。这一次过去,你可以试着收些学生,一种思想的完善,是需要传承的。”

李贽再一次躬身道:“学生明白!”

交谈的差不多了,李贽便离开了皇宫,朱翊钧则有些意兴阑珊。

事实上朱翊钧看出来了,李贽有些想法,但是自己前面说的东西,比李贽的想法还要激进。比如关于人人生而平等的论述,关于法家的论述,李贽有些接受不了了。

或许此时的李贽还没有到学术和思想大成的时候,即便是大成,李贽的思想也和后世相去甚远。

只不过朱翊钧实在是找不到好的学说,或者思想了,在这个时代,最具有前瞻性思想的就是心学的泰州学派。想要制造,或者改造出一个符合自己要求的思想,那么也只有他们最合适了。

比如这一次招收的公务员,朱翊钧对他们寄予厚望,这些人就是自己的班底啊!

从一个县开始,拓展到一个府,然后在拓展到一个省,最后拓展到全国。当以公务员体制取代现行的官员体制,国家的整个整体就算是彻底改革完成了。

这个过程注定是艰辛的,注定是漫长的,不过朱翊钧不会放弃,十年不行就二十年,二十年不行就三十年,早晚有完成的那一天。

朱翊钧也明白,规定和制度是一方面,思想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这也是为什么朱翊钧要选择李贽的原因。对于新招收公务员来说,李贽也算是一个考验。

能够接受李贽思想的人,他们才能够接受自己的思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