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四章 天元逼并边角腾(四)(第2/2页)

虽然阐述的并不明确,但其阶层本能还是给出了一个这样的幻想,并且随着墨家的一些理论的产生愈发完善。

市贾豚最早跟随适接触一些经济上的东西,也掌管着墨家的财务支出,因而是便希望市贾豚能够用很现实的东西,稍微击碎一下高孙子过于理想主义的想法。

市贾豚早就希望让两人不再争吵,见适问,急忙答道:“便以一门六百斤的铜炮来算,不提工匠,只说所用之铜。”

“六百斤铜,可熔小钱三万。以越、齐、三晋的粮价来算,三十钱一石粟米。这一门炮所折合的粟米,就是一千石……”

“楚之县尹,年俸不过万石,单以年俸不算禄田封田,楚国县尹一年也不过能折十门炮的铜。”

“在沛县不曾变革之前,牛耕铁器良种新谷堆肥不出,九口之家,刨除掉自己所吃用,若丰年,扣除租税赋用,所得不过两石。”

“这一门炮,若以之前来算,就折五百户九口之家一年的余粮。近五千人的余粮全部征集,才堪堪一门炮!”

市贾豚所言的,自然是一系列的农业变革之前,劳动生产效率和单位亩产极低的情况下。

像是鲁阳公那样的县公,他的禄田名义上可能也就三五千户,剩余的则属于治下的封田,至于私吞并集的土地当然更多。

这样的数目说出,那是触目惊心的,也是天下农业不够发达的直观体现。

高孙子默然,他也知道很多东西价格昂贵,却没有直观地了解到能够昂贵到这种程度。

但他转而又问:“如今沛地稼穑即已变革,一千石粟米,还是很容易的吧?”

此时的石,是周制的小石,折合粟米大约三十斤,一千石粟米也就不过三万斤。

这放在以前,确实算是一笔巨额的财富,但在如今的沛县,实在算不得什么。三万斤粟米或者小麦,莫说五百户,恐怕一百户的农夫都足以不动筋骨的拿出,折合下以九口而算不过每人三十斤。

以如今两季法种植,辅佐以土豆地瓜之类的食物作为辅粮,三万斤粮食不过是百亩之田的全部产出,高孙子算来似乎便宜的不像话。

市贾豚闻言,接话道:“适之前说过,一农夫一年产四百斤粮食和产八百斤粮食,那不是一倍之差。”

“人要吃三百斤,原本只剩余一百斤可以交换或作赋税。现在产八百斤,那实则余下五百斤,可以交换的数量是五倍。”

“实则不止如此。佐以瓜菜和其余新种,所能交换的更多。”

“但是……越、齐的粮价,不是沛县的粮价啊。这些粮食,是不能够直接换铜的!”

“而且,本地的铜基本都被我们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