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出老千(第2/2页)

“呶!老夫这里,有一本《扬子法言》(西汉扬雄的《法言》)!从今日起,你便要每日诵读,抄写不怠!一个月后,老夫要你抄得十本,待将来学院讲学要用!就这样了!”冷冷丢下一通训诫后,老同志便转身离去。

只留下黄小哥,一脸的呆呆傻傻……

娘哎!

一个月抄十本?!

这一本书的字数,估计得有好几万吧?

就算您老人家给我一个突击班,加强排,尖刀连,一个月也未必能抄完啊!

何况还是毛笔字……

哪怕是用电脑打字,你一个月噼里啪啦敲上三五十万的字数,也是玄而又玄啊……

好吧,就算是英雄救美一回了!

绝对不能让俺的小蔡蔡,一个月后被猪给拱了啊……

哥豁出去了!

人生处处充满着随机与意外,本就是一场华丽丽的赌博!

既然正道上玩儿不过你,那咱就出老千好了……

懒得抄写,为何不印刷呢?

桀桀桀!

看来,这华夏古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也要即将出自小哥之手了……

当然了,黄炎投机取巧,想起印刷一事,也是源自蔡大家。

灵帝年间,蔡邕曾经参与了《熹平石经》的撰写。

后来又在洛阳城南,开阳门外的太学讲堂前,立起四十六道石碑。

碑高丈许,宽四尺。

上面整整镌刻了二十万零九百一十一字!

全文皆为隶书。

且字体方正,结构严谨,被定为当时的通用标准字体。

所以又被称作,一字经。

这玩意儿对维护字体的统一,绝对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当然了,这里边老蔡同志可是功不可没的……

碑石立成后,前来瞻仰观摩的士子文人,蜂拥如潮!

先是仿写,后是临摹,实在来不及了,聪明的孩子便想到了……拓印!

拿一大张纸,糊到碑石上去,直接用炭笔将字体拓印下来,回家后再细细揣摩……

所以说,这拓印之术,当为雕版印刷术的先驱啊!

打定主意后,黄炎便赶紧忙完手头上的活儿,急急跑出了门去。

先去书店买来一大堆《说文解字》,随后又直奔糜家金银铺子。

眼下这世道,《法言》或许不常见,可这《说文解字》却是流行货。

相当于后世的新华字典。

或者跟欧洲的《圣经》、革命大潮时期的《毛公语录》一样,基本上家喻户晓,人手一本……

“先生可是想要……刻章?”待听得黄炎吩咐后,掌柜的甚是不解。

阶级统治下,印章可不是普通老百姓所能拥有的!

“不是刻章,是刻字!”黄炎耐心纠正道。

随后,又详详细细着,再三解释了一番。

尽快找来精于雕工的匠人,将《说文解字》里面所有的汉字,全部用枣木、梨木雕刻下来!

梨木、枣木,材质坚硬,纹理密实。

古代刻书多用枣木、梨木雕版,凡书籍出版,均云“付之梨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