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四章 论道(十一)夺道统(第2/2页)

而有了“实证主义”,也不等于就不需要信仰了。后世喊出“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那些人,不都信仰宇宙真理?

当然了,程颐的那一套理学也不能不加改造就全盘吸收,因为理学的体系虽然比较完善,但是存天理、灭人欲那套太消极,而且也不利于对外传播——道德标准太高了,可就没有人肯跟着玩喽。

……

“东坡先生,武崇道,你们可畏天命?”程颐接着提出了问题。

其实他并不太在乎武好古的“夺道统”,因为“夺道统”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继承了衣钵。

“信天理”或是“信天道”,再加上“信而证”,已经构成了一个相当圆满的体系。

不过这个体系是对大儒大哲而言,不是对寻常人而言的。

所以在国子监论道的第二天,程颐一开始就拿出了“君子三畏”中的“畏天命”来提问。

苏东坡回答道:“吾信天道,当畏天命,惧天怒。”

这个答案,当然也是武好古和苏东坡反复讨论出来的。

天道、天命、天怒,当然还有归天,凑在一起,才能构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神学体系。

神学是少不了天堂、地狱那一套的,连哄带骗加吓唬嘛!

如果无惧无畏,那就不是神学了。

武好古补充道:“信天道,当遵守五常、五伦,最后归于天。若不畏天命,则必造天谴,必为天所弃。”

他进一步解释道:“天道是万物之源,是自然知道。五常、五伦可以解释为天道之德,是人性和天道的联系。最后归于天,则是人死后归于自然,归于本源,得到最后的解脱。而不畏天命,不遵守天道之德,那就会遭到天谴天弃,不得解脱……”

“那么人言和祖宗呢?”程颐又把问题引向了更加敏感的“深水区”。王安石的“三不足”(其实不是王安石喊出来的,而是别人替他总结的)的第一不足是天命不足畏,这其实是存在争议的,但是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却是比较实在的。

现在苏东坡和武好古已经将“天理”、“实证”结合起来,创造出了一个相当圆满的体系,如果再能批倒新学,那么新儒家显学怕是要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