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纵横天下的牛人们,连死也充满阴谋(第4/8页)

虽然被封为皇后,并且在宫中有妹妹的辅助,但是姐妹两人却并没有为成帝生下一男半女。成帝为此事时常忧心,便开始偷偷招幸其他宫人,这让赵氏姐妹感到她们的地位受到了严重威胁。为了避免失宠,她们开始对有孕嫔妃进行令人发指的摧残,不仅要杀死怀孕者,甚至连刚出生的婴儿也不放过,命人把他们掐死,以至于当时民间盛传“燕飞来,啄皇孙”的民谣。

对于赵氏姐妹的疯狂行为,成帝只能无奈默许。为了抓住成帝的心,姐妹二人开始轮流侍寝,导致本来体质强壮、状貌魁梧的成帝逐渐变得身体羸弱,不得不依靠补药满足这种淫乱的快乐。由于长期服用补药,并且不断增加剂量,终于有一天,成帝在纵欲之后,倒在赵合德的床上气绝身亡,从此长留“温柔乡”。

成帝死后,一直飞扬跋扈的赵氏姐妹立刻成为朝臣攻击的对象。外戚王莽首先发难,对赵合德进行拷问,为了避免供出自己和成帝的床闱之事,赵合德只能无奈服毒自尽。

因为成帝无子,于是经过朝臣商议,由定陶王刘欣即位,史称汉哀帝。新帝感激赵飞燕在其即位问题上曾尽过力,便尊她为皇太后。但哀帝在位仅仅六年就驾崩,刘衍随即登基,史称汉平帝。这时,赵飞燕彻底失去依靠,被贬为孝成皇后,迁居到北宫,没过多久,她又被废为庶人。大司马王莽以其杀害皇子之罪,迫其自尽,至此,专宠后宫近十年的赵飞燕就这样香消玉殒了。

蔡伦竟是自杀

蔡伦,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首造纸术的缔造者。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中,蔡伦位列第七。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天才发明家的人生轨迹,而他的结局也不为人们所熟悉。

蔡伦在永平末年被选中入宫做太监,年仅13周岁。蔡伦虽说年幼但是却很早熟,他自从进宫那天起就处处小心、事事留意,因此深得内务总管的赏识。第二年他便升为小黄门,不久,蔡伦又被提拔为黄门侍郎,其重要工作就是负责宫里宫外诸事的传达及引导、安排朝见皇帝的人等工作。这个工作的好处就是他能经常接触王公大臣及后宫嫔妃。久而久之,他就莫名其妙地卷入了后宫的明争暗斗。

在封建社会后宫,你必须明白“母以子贵、子以母贵”的道理,而且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汉章帝的皇后窦氏因为不能生育,所以凡是有嫔妃生了皇种,她就极为嫉妒,暗地里想方设法将这些嫔妃打倒,以维护自己的地位。蔡伦迫于窦皇后的淫威成了帮凶,为了杀一儆百,她第一个下手的就是太子刘庆的母亲宋贵人,窦皇后指示蔡伦诬陷宋贵人,说她通过一些邪门歪道蛊惑皇帝,于是宋贵人被贬黜。根据宫廷母子关系,太子刘庆被废为清河王。后来窦皇后又威逼梁贵人,把尚在襁褓中的刘肇认作自己的儿子,并让皇帝立刘肇为太子。

蔡伦因为协助窦皇后拔掉了其“眼中钉、肉中刺”,她当然很感激蔡伦,于是蔡伦加官晋爵不在话下。尤其在公元88年,章帝驾崩,10岁的刘肇顺理成章地即位了,窦太后垂帘听政,独揽大权。蔡伦被委以重任,负责陪伴小皇帝,必要时可以参与国家大事。

10年之后,窦太后去世,蔡伦敏锐地投靠了他的新主子——刘肇的皇后邓绥。由于邓皇后是一个喜欢吟诗作赋的才女,因此她需求一个比帛纸质地好的纸张来写字作画。蔡伦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他总结先人造纸经验,自己再加以改进,终于发明了造纸术,受到邓皇后的高度表扬。

就在蔡伦还沉浸在自己发明的喜悦中时,一个消息传来,汉和帝刘肇英年早逝,留下邓皇后和不满两岁的幼帝。祸不单行,邓皇后的幼帝不幸夭折。国不可一日无主,在精挑细选之后,邓太后决定立自己的皇侄子刘祜为太子,虽然刘祜是“瞎子的眼睛——摆设”,因为邓太后仍握有实权。但这个消息也着实把蔡伦吓了个半死,你当这刘祜是谁?他就是当年被窦太后和蔡伦陷害的清河王刘庆的儿子,宋贵人的孙子。

由于得邓太后宠,蔡伦仍过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日子,他还被封为“龙亭侯”,他发明的纸就是“蔡侯纸”,可见当时的蔡伦是多么风光。这还没完,邓太后又给他一个官职:长乐太仆。这个官职的意思就是说在太后无暇处理公务的时候,蔡伦可以合法地代为其处理。所谓“日中则移,月满则亏”,就在他权倾朝野的时候,一个对蔡伦来讲绝对是地震式的噩耗传来,邓太后病卒。

安帝刘祜即位的第一件事就是反攻倒算,为自己的父亲还有奶奶出口恶气。虽说主谋窦太后早已不在人世,但这笔债总得有人来偿还,于是蔡伦就被革职查办了。蔡伦深知死罪难免,为了体面地死去,他选择了服毒自尽。

纵观蔡伦的一生,他作为一个发明家却参与了政治斗争,而政治斗争使得他成为牺牲品,把自己搭了进去。但是他的历史功绩必然永载史册,被后人广泛传诵。

骆宾王也造反,但没成功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一首《咏鹅》让骆宾王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诗人。

作为“初唐四杰”之一,他诗文并茂,尤其擅写诗作,留给我们的也有如同《帝京篇》这样的名篇。其实让他名扬天下的是他起草的有关讨伐武则天的檄文《讨武氏檄》,就连武则天看到这篇檄文后都不由得感叹:“宰相安得失此人?”

公元683年,骆宾王在老家浙江的临海县当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官。这一年冬天,长期病态的高宗扶鸾而去,遗诏立太子李显为皇帝。因高宗在位的时候,武则天已代替高宗掌握朝政几十年,她无法放弃这至高的权柄,便废长立幼,以便自己独掌大权。为了巩固皇权,她下令排除异己并大肆诛杀唐室勋臣,并设立间谍机构。当时人人以告密自卫,整个帝国陷入了惶惶不安之中。骆宾王目睹了武氏集团犯下的种种恶行,心中愤懑不已,于是便联合当时仍握有兵权的徐敬业起事伐武,因此诞生了《为徐敬业讨武瞾檄》这样义正词严、气势恢宏的檄文,并确立了“拥戴李显,匡扶唐室”的政治主张。刚开始的时候,起义军势头不错,但因为后来徐敬业没有抓住有利战机,被武则天派兵剿灭了。

公元684年,这场历时仅三个月的起义就在扬州城下宣告失败了。

当天晚上,骆宾王、徐敬业等准备连夜坐船逃亡高丽,由于徐敬业的部下叛变,徐敬业被杀,但是骆宾王的去向却不为人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