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2/2页)

但是这几十年里面,草原上的权力变化他一点不知,就连这个也先是谁,朱瞻基也不知道。

来到这个时代以后,他也查了一下也先这个人,却没有在瓦剌当权者中,找到这个人。

朱瞻基猜测,如果不是他还没有崛起的话,那就是他恐怕还没有出生。

毕竟现在距离土木堡之变,还有三十多年。

阿鲁台相貌粗豪,身体强壮。虽然年纪看起来比朱棣还要大,但是这只是饱经风霜而已,论年纪,他比朱棣要小十岁。

中军大营将领数百,阿鲁台虽然给朱瞻基还送了礼物。但是在这关乎到鞑靼人生死存亡的关头,他并没有太在意朱瞻基这个皇孙。

这次战争如果仅仅是大明获胜,对鞑靼来说也是不够的。如果不能达到削弱瓦剌人的目的,大明军队一撤,鞑靼人就要面对瓦剌人的怒火和兀良哈部落的趁火打劫。

所以,鞑靼人比大明更加重视这次战争的结果。

十六日抵达翰难河,第一日骑兵和步兵就越过了小河,开始在河两岸安营扎寨,然后大军休整。

十九日,火炮和粮草运过了翰难河,前锋军队就开始向忽兰忽失温方向进军,进行初步的试探。

五月二十二日,都督刘江、朱荣率领的前锋营抵达忽兰忽失温,但是马哈木却放弃了忽兰忽失温这个祖宗之地,率领大军躲进了北部的特勒吉山区。

刘江占领了忽兰忽失温,并且以忽兰忽失温的土城为基地,建立了大本营。

随后,在朱棣率领中军驻扎完结以后,一万鞑靼骑兵在神机营的监督下,沿着翰难河继续向西挺进。

六月初三,刘江的前锋营在挺进到康哈里孩的时候,才第一次遇到了瓦剌人的试探军队,斩首数十,自己的伤亡也超过了两百。

忽兰忽失温就是后世的温都尔汗首府成吉思市,而三河口位于后世的乌兰巴托东南方。此时的乌兰巴托还没有建立,三河口就是北元中部的交通枢纽,这里是两条河的交叉口,距离忽兰忽失温四百里。

随后,前锋大营并没有贸然前行,而是沿着河边扎下了大营,与大本营前后呼应。

瓦剌人见大明军队稳步推进,他们无计可施,又不能让大明军队肆无忌惮占据草场。

在初五这一天,他们的大军终于出现在了忽兰忽失温北郊的山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