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制度(第2/2页)

朱棣无心隐瞒,所有人都知道这套方案是谁搞出来的,众人虽然拿着这套方案研究了好几天,也没有找出明显的漏洞来。

而朱瞻基这个太孙,第一次参与政事,就拿出了这么好的一套方案也让所有人另眼相看。

不过,虽然这套方案是朱瞻基拿出来的,他也不可能在这里面能分一杯羹。

这不是文武大臣门反对,而是朱棣反对。帝制的集权时代,朱棣又是一个权力欲望非常大的人,哪怕是自己的孙子,也不能抢了自己的权力。

何况,在朱棣死后,这些权力终归还是要交到朱瞻基手上,就连朱瞻基自己也不希望分权。

当然,朱瞻基找到铜矿,又拿出这样的一套方案来,朱棣也不会亏待了他。

明面上,朱棣只算当着文武大臣褒奖了一番他,并且将汤山温泉的皇家别院,包括周边的将近五万亩的农庄划给了朱瞻基。

徐皇后死后,朱棣不喜享受很少去温泉,他不去,后妃们自然也去不了,温泉那边几乎就荒废了下来。

除了朱高炽偶尔带着张氏去泡温泉,也就朱瞻基去的多,人人皆知朱瞻基喜欢泡温泉。

暗地里,朱棣也询问了朱瞻基的意见,知道他对铜山的利益并不看在眼里,更愿意向外发展。所以也给王彦下令,以后在内监的产业出售,海关,包括全国各地的物产销售方面,都给朱瞻基提供方便。

在考虑了两天之后,他也答应了朱瞻基想要建立起一直专业的海军队伍的请求,承诺将目前郑和舰队的两万五千水兵,扩增到五万人。

除了这些,朱棣也答应了为朱瞻基颁发将军印,将这支海军调集到他的麾下。

只是如今战事刚刚结束,要等到回到京城,明年一月的时候,再宣布这件事。

只是因为最后一个理由,朱瞻基就毫无怨言了。

不管什么时候,枪杆子出政权。手里有一支军队,朱瞻基就踏实了许多。

九月初十,宜祭祀,嫁娶,出行,忌动土,安葬,开市。

此次北征的大军大部分都已经回归各部,只有十多万京军和京卫,整装待发,从北平出发,返回京城。

这一次北征,交战只有短短的几天,几次,但是前前后后一共耗费了一年的时间。

此时秋高气爽,农田的收获刚刚入仓,农户又开始忙着种植冬小麦了。

看到眼前的一幕,朱瞻基却已经开始畅想,明年的计划了。

如今他已经得到授权,可以接触锦衣卫和内监,现在又授权训练一支水军。

有了这样的开始,只要自己不作死,这样稳步发展下来。等朱棣十年后去世,他相信自己能十拿九稳地接手朱棣手里的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