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升职(第2/2页)

但是,该如何协调这里面的利益,朱瞻基还没有想好。

只要是工业,不管有多么简略,多么基础,都会涉及到竞争和利益。

就比如王家和张家都印染的,两家各有千秋。王家的技术人才不可能会甘心为张家出力,张家的也不可能甘心自己的技术被王家学去。

这些技术整理出来,又该如何推广,涉及的利益分配问题会更多。

如今也没有后世的通讯和运输条件,如果用国有企业的方式来引导,只会养出一个个蛀虫。

而且垄断模式形成之后,长期以来,这种技术的改进就会停滞,一个个只会学会吃棺材本了。

想要技术革新,想要商业兴旺,想要推广科技的进步,私营经济是最好的促进。

但是,私营经济不利于国家统一资源,增强竞争力。何况,如今的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可,远远不如后世,大部分都是以家族为大。

这样发展下去,只会像后世的山西蝗商一样,成为国家和民族的蛀虫。

一切的根源都是制度的奠定,没有一个好的制度,每一家按照不同的模式来发展,虽然百花齐放,但是却都不会发挥出最大的竞争力。

所有的事务杂乱无章,一时之间让朱瞻基甚至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实在是,需要改变的地方太多了啊!

而他现在不是皇帝,想要从根本制度上来改变,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即使当上的皇帝,那个时候,他面对的阻力也会更大。

现在还有朱棣帮他挡风遮雨,承担压力,而那个时候,他将直接面对文官阶层的阻力了。

事情还是要一件件来做,想的太多也是没用的事。

拿起了一叠关于江南丝绸行业整体规模的统计,朱瞻基认真地看了起来。

丝绸,瓷器,铁器,茶叶,白纸,这是大明对外贸易的五大品种。丝绸,瓷器和茶叶不用说了,即使在后世,朱瞻基也知道这几个贸易品种的规模。

但是来到这个时代以后,朱瞻基才发现,铁器和白纸,在这个时代的销量,也绝对不小。

白纸主要销往日本和朝鲜,那里的文人阶层,对产自大明的白纸需求极大,甚至供不应求。

而铁器不仅仅只有兵器,菜刀和铁锅都是。而出口销量最大的就是朱瞻基从来没有关注过的铁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