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问言(第2/2页)

在如今的皇权时代,皇家不应该成为垄断者,而应该成为管理者。当所有人都能因此赚钱,不仅活跃了经济,光是收税一项,就能远远超过如今的皇家的垄断利润。

但是,放开海禁会因此引发一系列的麻烦,管理也是需要耐心学习引导的。这与封建时代的管理制度是相悖的,与儒家的治国理念也是相悖的。

听了朱瞻基的分析,朱棣笑了笑,看向了几位近臣问道:“诸卿以为如何?”

纪纲还没有组织好自己的话,他现在已经算是朱瞻基的人。所以知道自己的这个小主不喜夸夸其谈,只重视结论,结果,贸然拍马屁只会适得其反。

兵部尚书方宾却已经率先回禀道:“陛下,臣以为太孙所言极是,倭寇源自日本,解决日本问题,才能解决倭寇的根本。”

方宾,浙江钱塘县人,此人性格警敏,能揣上意,所以颇得朱棣宠信。

朱瞻基对他不太了解,所有的了解也是在这个时代得到的。

朱棣闻言笑道:“小儿之言,不可当真。日本乃是先行父皇亲自确定的不征之国,怎可轻于言兵?”

纪纲是知道朱瞻基的想法的,虽然还没有与朱瞻基详谈,但是也知道此次倭寇出现,其实刚好契合了朱瞻基的计划。

所以他俯身说道:“陛下,臣以为,殿下既然有此分析,想必也不仅仅只有起兵一计。日本乃不征之国,但是也不仅仅只有起兵,才能解决倭寇问题。”

他将话题轻易又交到了朱瞻基的手中,虽然看似推脱责任,其实这才是真正符和朱瞻基想法的。

朱棣闻言却笑道:“他才多大年纪,此乃国家大事,不可断于他一小儿之手。”不过,他又看向朱瞻基,话锋一转说道:“既然你对倭寇的情况也有一些了解,那就说说自己有什么想法吧!”

来到这个时代十几年了,朱瞻基仍然有些不习惯这个时代的人的说话方式。

就像这个时候,哪怕朱棣再喜欢朱瞻基,也会欲扬先抑,故意自贬一番,谦虚一番,才会假装故意给你一个机会表现一番。

虽然这个时候即使朱瞻基说错了话也没关系,但是就不能有事说事,有话说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