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兼爱天下(第3/3页)

大明的地球仪和详略地图是最大的机密,不允许给外人观看,即便是现在发放出来的一些地图,大部分也都是区域图。

郑和很难直接跟哈三直接点明摩尔国的位置,只能说道:“据说在天方以西五千里,还要穿过我们知道的马穆鲁克国,或者从海上才能抵达。”

其他人也都大感兴趣,因为如今的大明最远只是抵达了西亚和东非,对其他地区都了解甚少。

哈三问道:“这摩尔国也是我族人所立?”

郑和点了点头说道:“据传在天方以西数千里,都是我族人占据。”

哈三又问:“那总监大人此时提起此地,究竟是何意图?”

郑和笑道:“我族鼎盛时期,东到苏禄国,西到摩尔国,东西疆域达两万里有余。可数百年间,从来没有一个大一统的政权。这究竟是何缘故?”

哈三愣了一下,才不确定地说道:“是因为我族以商立国,内争不休。”

郑和道:“以史为镜,可以明是非。我族以教派为基,商业为本,这条路看来是走的错了。相反,中原大地以儒家为基,农业为本,才形成一个大一统的政权,纵使千年来朝代更迭,但是百姓都有大一统之愿。”

哈三更有些摸不着头脑了,问道:“总监大人想要告诫我等何事?”

郑和抱拳说道:“和以为,殿下心怀天下,乃不世之明君。纵观殿下所为,儒家为本,算学为用;农业为本,商业为用;以圣道为本,以王道为用。此乃一代帝王之统管天下之心境,阿訇心念族人,和钦佩不已。但阿訇的眼界比之殿下,还是窄了些。还望阿訇即便有缘与殿下座谈,也请不要急功近利,逆了殿下。”

对哈三的意图,郑和是很清楚的,以前他也认为哈三这样做没错。

但是朱瞻基虽然没有表现出对异族的鄙视,却因为郑和跟他们走的太近而恼了郑和。所以郑和这个时候也故意在众人面前大大夸赞了朱瞻基一番,同时劝慰哈三,不要一叶障目,一意孤行。

他很清楚,自己跟他们说的话,肯定会传到朱瞻基的耳中。他赞了朱瞻基,劝了哈三,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可谓是一举三得。

不管哈三听不听,自己的态度已经表明了,也不怕朱瞻基会因为哈三恼了自己。

哈三听到郑和的话,忍不住笑道:“总监大人多虑了。哈三虽然生于巴格达,却长于大明,也将自己视为大明人。纵使鄙人想要为族人多做些事,也不会损了大明的利益。”

不是不会,而是根本不敢。

大明皇室对宗教的态度一直是大力打压,光是清算佛教搜出的金银,田地,就让大明度过了最开始的艰难阶段。佛教现在已经没落,但是道教,绿教也都不敢大肆扩张,只敢在皇室圈定的范围内发展。

虽然道教现在是大明的国教,但是道教又有什么权力呢?没有!

道教不过的皇室抬出来的脸面,一点实际权力都没有。

绿教身为外来的宗教,更不敢猖狂了。

听了哈三的回答,郑和知道他并没有完全听懂自己的话。他更想表达的是对大明统一天下的支持,以宗教信仰作为国本,事实已经证明是没有前途的。

不过哈三既然没有听懂,他也不想再解释。

他知道,太孙一定是听得懂的。只要他能听懂,自己的目的就达到了。

想想如果大明能统一天下,这该是多么大的壮举啊!

而自己坚定地跟着殿下走下去,也定当名垂千古。

但是郑和却疏忽了一点,那就是他是一个和平主义者,他希望用大明的制度来惠济天下,只是一厢情愿。

不管是任何人,都不会愿意放弃自己手中的权力。而朱瞻基也并不是跟他一样,兼爱天下万族。

这种思想的碰撞,融合的矛盾,会让他的目的从一开始就偏离轨道,也会给他本人带来巨大的痛苦。

不过这个时候,他并没有想到这一点。

他自认为已经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并且愿意为此奋斗一生。

夜已深,郑和依旧在案前奋笔疾书,想要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计划,用更详实的文字来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