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暗地联络(第2/3页)

这是根本不给麻喇迦拖延的机会,直接要挖断麻喇迦的生存之根。

是的,麻喇迦是依托大明才能存在,受大明的保护。但是他们自己的民族,几百年来都是受到了印度教派和佛教的影响,后来又受到了绿教的影响。

现在大明直接废除几百年来的影响,剥夺了教派的特权,就等于是拆散了麻喇迦的管理架构。

贵族从今以后不再是贵族,平民从今以后不再是平民。

原本只是最低等级的华语通事,现在掌握了话语权。

如果只要会华语,就能当官。

那原本的官员们,贵族们怎么办?这种整个社会的矛盾如何化解?

滔天之祸啊!

拜里米苏拉很害怕。

因为他清楚,麻喇迦太小了,而有大明的强力压制,这个计划是能成功的。

不要说麻喇迦,就是原本的三佛齐。在三佛齐被满者伯夷灭亡了以后,华人就占据了旧港。

旧港就成了一个成功的例子,那里如今就是华人掌权。

麻喇迦比旧港更小,旧港的那一套经验绝对能推广开。

要不了几十年的时间,只需要二十年。华人只要大力移民,一年就能迁移来几万人。然后在本地推广话语交流,推广华人文字,然后这里就会变成华人的国家。

那他这个苏丹还有什么用?还有什么权力?

除非,他的子孙后代从今以后也都开始学华语,然后还有保留这个王爷职位的机会。

但是,他最看重的依斯干达沙,他是他所有孩子里面最聪明的一个,偏偏一直心向绿教。

因为绿教那严格的权力阶层的固化,是最有利于统治阶级的。

而依斯干达沙已经受了几十年的影响,现在就是想改也改不过来了。

是当一个有名无实的王爷,还是揭竿而起,就连拜里米苏拉也不确定。

他向依斯干达沙使了一个眼色,依斯干达沙立即让所有伺候的下人全部退下,房间里面只剩下了父子两人。

“依斯干达沙,如果大明坚定地执行汉化政策,你会怎么选择?”

依斯干达沙沉吟了许久,摇了摇头说道:“父亲,我不知道。我知道应该反抗,麻喇迦是我们的麻喇迦,但是大明太庞大了,他们只是留守在这里的勇士,就能踏平我们麻喇迦。”

“不,绝对不能直接对抗。大明虽然庞大,但是他们离我们太远了,这位太孙殿下不会一直留在这里,而那些会被派驻到这里的官员,应该也是被流放的。而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操作余地。我们要学会忍辱负重,只有这样,才有明天。”

拜里米苏拉压低着声音,攥着自己儿子的手继续说道:“大明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他们的文官与武将之间有矛盾,与内监之间也有矛盾,而内监与武将之间也有矛盾。我们的麻喇迦虽然小,但是兄弟一心,大明虽然大,但是他们的利益从来都不是一致的。依靠大明的扶持,我们会得到我们想要的安全和发展,我们耐心地等待,他们之间的矛盾,一定会爆发的。”

“苏丹陛下,二王子和郑总兵到了。”

听到卫兵的禀报,依斯干达沙立即搀扶着自己的父亲坐起身来,然后搀扶着他迎向了门外。

麻喇迦的发展离不开郑和的扶持,没有郑和,大明不一定会选择麻喇迦当做自己的中转地和加工点。

如果没有大明舰队在这里驻扎,带动本地的消费。如果没有大明舰队把麻喇迦当做大明与南洋贸易的重要据点,麻喇迦根本不可能在没有人,没有钱的境况下,还一步步扩大。

这十几年间,麻喇迦的人口从只有几千人,发展到超过三万人。从只有不到五个村子,发展到方圆几百里,常驻人口超过了六万。

这些都是郑和的功劳。

所以麻喇迦上下,对郑和的态度一直非常恭敬,从来没有因为他是一个阉人而看不起他。

他们父子还没有走到院子门口,就看到郑和带着自己的随从,还有他们的老朋友哈三一起走了进来。

“郑总兵大驾光临,有失远迎,恕罪恕罪!”拜里米苏拉父子率先拜了下去。

郑和没有受他们的全礼,侧过了半个身子,又跟他们回了一个礼。“老苏丹不用客气,我们都是老朋友了……”

拜里米苏拉父子当然也是不受他的全礼,双方又互相介绍了一番,相互见礼,然后才一起进了大殿。

双方坐下之后,待侍女沏上从大明运来的茶,拜里米苏拉率先端起了茶碗。“听闻总兵大人在回返大明期间,又率军惩罚了日本国,并且直接攻入了日本的王城,将他们的国主抓到了大明,实乃不世之功绩啊!也难怪大明皇帝陛下会册封阁下为滇国公。”

郑和举杯笑道:“此事并非和之功绩,主帅乃是太孙殿下,副帅有易信,朱真,还有柳升。和不过是替太孙殿下充当了一回管家。被封滇国公,也是陛下之厚爱,与日本并无太大关系。”

拜里米苏拉问道:“此战当真是殿下一手策划?”

“名至实归。”

拜里米苏拉心中暗惊,却装作好奇地问道:“鄙人竟不知殿下有如此才干,此事还要多谢总兵大人提醒。昨日与殿下匆匆一见,今日他要宴请南洋诸将,要到明日才有机会拜见。还望总兵大人能多提携,我们也当投其所好,让殿下在麻喇迦过的开心。”

郑和如今正想着跟朱瞻基缓和关系,哪里肯背着议论他。“苏丹不必客气。殿下乃不世英才,非我等臣子所能议论,还请见谅。”

“此事是我失言,恕罪恕罪。”拜里米苏拉已经明白了,连郑和都不敢背后议论,这位殿下当真不是一个容易算计的角色。他忧心忡忡地说道:“总兵……不,定国公阁下……”

郑和笑道:“我依旧是钦差总兵太监,我们老朋友了,依旧唤我总兵衔更显亲近。”

拜里米苏拉点了点头,又问:“总兵阁下,不知今日可曾听说太孙殿下之行动?”

“可是殿下汉化之举?”

拜里米苏拉道:“正是此事。”

郑和大笑道:“鄙人今日一早就见了殿下,然后看了许久殿下安排的各项计划。此乃大义之道,仁政也。”

见郑和兴奋之情不似有伪,拜里米苏拉心里有百般不愿,但是这个时候都不好开口了。

他看了看郑和的随从,除了哈三有些不以为然,其他人也都对太孙的计划表现出了兴奋,或者是赞成的态度。

他登时明白了过来,郑和虽然是异族,但是他自小被朱棣养大,教他识字,习武。郑和虽然对他们有所同情,但是他依旧忠于大明,忠于皇室。

自己认为的灭国之灾,对他来说,却是一项有利大明的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