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耀武扬威(第3/3页)

在后世,因为现代化电器的应用,欧洲的各大城市显得古色古香,充满了历史感。

但是在如今,这些如同堡垒的房子因为窗户太小,又都是土墙,石头墙壁,还没有电灯照明,就显得破落不堪。

更让人接受不了的是他们的不讲卫生,不管男女,随地大小便,哪怕因为朱瞻基的抵达,当地人对这些黄白之物进行了清理,但是城市里面仍然弥漫着散不去的臭气。

这里的房子比不上大明,人们的衣着打扮,更是比大明差了许多。

大部分人的身上穿着的都是麻袋一样的亚麻做的衣服,他们将麻袋披在身上,用麻绳一系,就变成了衣服。睡觉的时候解开,又能当被子。

不管是小贵族,还是百姓,还是士兵,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装扮。

只有有钱人才能穿的起阿拉伯人运来的棉布,而大明的丝绸,则是最奢华的享受,只有大贵族们才能享受得起。

但是并不是说丝绸的销路就小,因为哪怕是一小块丝绸做成的手绢,都能成为流行时尚。

那些一年到头不洗澡的女人们,哪怕再穷,也要省钱买上一块丝绸制作的手绢或者是披肩,要是有意见丝绸做成的衣服,一定会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

除了丝绸,香水也是他们必不可少的必需品。

不管是南欧人,还是阿拉伯人,都精通香水制作。除了羊毛,马匹,金银,纸张,香水也是大明与欧洲人进行货物交换的重要货物。

各种各样不同香型的香水,都被一坛坛地装运上船,那些会制作香水的工匠,也是身价百倍,被大明招聘。

大明舰队每到一地,都是无数的工匠毛遂自荐,希望能被大明人挑上,能前往富裕的大明。

这里面有无数的农业人才,香水师,还有无数的建筑人才。

因为数学几何的通用,欧洲人在建筑设计方面,其实不逊于大明,还有过之。

他们在这个时代就已经能建造出高达六十米以上的石头大殿,但是大明都造不出来。朱瞻基也有意携带这些人才回国,从侧面对如今的儒家垄断学术进行侵蚀,改变大明如今重文轻术的风气。

文采再高,对社会的贡献也有限,一个儒家的嘴炮再厉害,在朱瞻基看来,还不如一个会修桥的工匠对社会的贡献大。

但是在大明,只要儒家学问高,就能变成人上人,就能享受荣华富贵。

你修桥的技术再高,也只是一个下等人。

先带一批西方的工匠回去,给大明如今死水一潭的理工学科增加一点活力,这是朱瞻基在前来欧洲之前,就有的计划。

在巴塞罗那,在马赛,朱瞻基的奢华气派让法国人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强国气势,让他们见识到了一种不敢想象的派头。

不要说他们的国王了,就连教皇,跟朱瞻基的派头比起来,也不过是乡下土财主。

这种冲击甚至还要远远大于大明无敌舰队带来的冲击,这让他们知道,在他们眼里上帝的代言人,跟大明的皇太孙比起来,也远远不如。

而这种冲击带来的思想风暴,虽然能够促使他们的文艺复兴,但是只要他们没有了美洲这个物资供应基地,他们就永远不能发展起来。

而现在他们连能够进入大西洋的船只都还没有,美洲大陆朱瞻基也绝对不会让他们染指,所以,即使给他们带来一些启蒙,朱瞻基也不怕。

等他们能够造出横渡大西洋的船只的时候,大明已经在美洲落地生根了。

随后,大明舰队又来到了热那亚,除了与热那亚进行贸易,还在热那亚与伦巴第,与神圣罗马帝国的众多贵族进行了贸易。

朱瞻基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众多的诸侯国,城邦国,以及百姓都欢呼雀跃。

而在罗马,罗马教廷国的那些大主教们,却犹如看待洪水猛兽一样,胆战心惊地等待着朱瞻基的到来。

多次的十字军东征的失败,如今的罗马教廷国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前。

虽然他们依旧掌握着神权,但是不管是东正教,还是新教,包括一些教会的分支,例如胡斯教派,都在挑战天主教的权威。

在这样一个内忧外患的时候,大明舰队突然出现在他们的面前,这种恐慌远远要比本身武力带来的威慑更加严峻。

但是各国跟他们并不齐心,他们的舰队根本打不过大明,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明舰队在地中海耀武扬威。

如今的教廷国乱作一团,有许多狂信徒都叫嚣着哪怕失去生命,也要杀死大明的皇太孙。

大明舰队越近,狂信徒们聚集的也就越多,他们甚至不想让他踏上罗马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