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从欧洲到大明(第4/4页)

从应天府一直到松江府,长江两岸,只要是水势比较平的地方,如今兴建了数十片工业区,超过一万家工厂。

这些工厂主要是以舂米,磨面,纺织,缫丝,印刷,家具加工为主,钢铁加工因为受到朝廷的控制,如今并没有推广开来。

但是也有一些聪明的匠人,虽然没有看到朝廷加工枪管的工艺,也揣摩出来了相应的工艺,如今用水力设施带动了圆形车轮的加工。

而且由此延伸出来的各种小型机械加工这还成为了一个不小的产业,大明马车的木制车轮,大部分换成了中间是铁圈,外层包木的结构。

但是因为朱瞻基的不在,他的研究院发展缓慢,甚至可以说是停滞不前。

更让朱瞻基心疼的是两家银行,因为朱棣将银行当做了自己的钱袋子,如今两家银行的发展虽然看似旺盛,但是岌岌可危。

他一个皇帝,不讲规矩,把银行当做自己的钱袋子。而他带头破坏了规矩,下面的人自然没有那么老实。

虽然大明发展银行如今在官员俸禄的发放上面还能拿的出钱,不过是拆了东墙补西墙。

据说发展银行的窟窿已经大的惊人,就等着朱瞻基这次回来带回大批的金银来补窟窿。

商业银行的发展倒是没有受朝廷的影响,明着伸手的人不多。但是银行因为把关不严,不少勋贵,大臣在银行贷款,却根本没有想到归还,死账不少。

这三年,朱棣从发展银行抽调的资金超过了五百万两,加上朝廷原有划拨的资金,超过了一千万两,都调到了西北。

这是为了他的西征做准备啊!

对此朱瞻基颇感无奈,不管怎么说,他的想法是好的,只是手段错了,自己这个当孙子的,只能帮他擦屁股。

当然,其他人他就没有这个义务了,等他回去,一定要好好查查这里面的坏账,呆账,不管是谁伸手了,都要给我还回来。

为了这次西征,朱棣已经准备了三年多,这几年间,一条从应天府到西北嘉峪关的水泥路已经修建了起来,往那边调集了大批的粮草。

而根据沐昕的了解,大明如今可用的战马已经超过了五十万匹,光是为了这场战争,从滁州牧场调往西北的战马都超过十万匹。

先不谈人,光是这些马,加上西北原本的马匹,每天吃的粮草都是无数,为了这些粮草,又需要多少人来割草,运输啊!

以朱棣的性格,朱瞻基怀疑,自己回到大明,恐怕歇不了几天,就要为朱棣出征做准备了。

舰队顺利抵达了占城,已经接令要回大明述职的张辅与占城王在这里迎接了朱瞻基一行。

因为归心似箭,朱瞻基并没有前往占城首府会安,只是在新洲港与占城王见了一面,收下了他送的礼物和美女。

占城如今是大明的重要粮食基地之一,依靠粮食出口,大明每年给占城带来了不少利润。

朱瞻基与张辅虽然见面很少,但两人因为昭懿贵妃的关系,暗中结成了同盟。

如今的交趾虽然还没有被封给张家,这也不是因为朱棣不愿意,而是因为要跟帖木儿国的战事。

说起来,这件事还是朱瞻基拖累了他,要不是朱瞻基当初用跟帖木儿国交战吸引朱棣的注意,朱棣恐怕三年前就要把交趾封给张家了。

但是张辅对此并没有意见,毕竟册封的越晚,朝廷对这里的帮助也就越大,减少了张家开发的压力。

两人从新洲港,也就是以后的岘港一同出发,每天都会见面聊上一个时辰,两人之间的默契也是越来越好。

关于朱棣出征的事,两人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注定要跟朱棣一同出征的张辅,会成为朱瞻基在军中的最大臂助。

从岘港到福建长乐,顺风只要十天,但是如今是逆风,用了整整半个月才抵达。

到了这里,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虽然星港现在也是大明的地盘,但是在所有人的心中,只有到了这里,才算是真正回到了大明。

第三卷 筚路蓝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