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变化(第2/3页)

这只是一个例子,其他人也是一样。

以后兵部,刑部,户部,礼部,这都是我的自留地了。小事我都可以自己做主了,不用你们来插手。

至于大事……能有什么大事啊?

这个目的,就是分权的第一部,把铁板一块的文官政治让他们自己分裂开。

虽然这样会导致一些改革的混乱,但是能彻底打断文官政治滚雪球的大势,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是战略,而更换自己人,处理什么事,这只是战术。

但是战术必须要配合战略,执行能力不行,再好的谋划也只是空想。

“殿下,该安歇了……”

朱瞻基头从资料上抬了起来,活动了一下臂膀。

他不是一个勤奋的人,在现代的时候,他一天花在公务上的时间不会超过五六个小时。

但是这个时代,他的身份限制太多了,好玩的事情也太少了,逼得他不得不把精力大部分都耗费在公务上。

前世想去哪里玩,自己开车,或者私人飞机,一下子就飞到了。

而现在,不要说其他地方的美景,就连想去距离不远的黄山,来回没有一个月都不可能。

前世最喜欢的泡妞,到了这个时代,各种美女都无条件地送上门。现在不能说泡妞了,完全成了一种“工作”,哪怕各种美女小意伺候,也缺少了那种乐趣。

人生寂寞如雪啊……

……

……

一大早,李子风就从床上爬了起来,天刚麻麻亮,因为天冷,又是过节,大部分人都还没有起床。

如今每个街坊都修了公共厕所,厕所的粪便都被垄断了,也就没有了挨家挨户收夜香的贩卒。

大部分人都习惯了去公共厕所方便,只有他奶奶经常抱怨,没有了每天的收入。

因为没有了每天的一两个铜子的收入,老太婆在几个孙子面前也就没有了活钱,能让几个小的偶尔买几块糖的快乐。

想到奶奶经常抱怨不该修厕所,他就忍不住好笑。这修了厕所,别的不说,最起码每天不用一早起来,就到处闻臭了。

按照以前的习惯,他沿着云归里街坊上了大街,就沿着秦淮河边巷道开始跑了起来。

秦淮河两岸昨日开始灯会,人潮如织。昨天他带弟弟妹妹来看灯会,挤的根本走不动,不过到了今早,灯都灭了,拥挤的人群也不见了。

从这里到朝阳门外的羽林卫学差不多十里路,只要不是下大雨,他每次都是跑着去学堂。

今日还在放假,他不用去学堂,但是每日的跑步不能松懈。沿着秦淮河跑到了清凉门,又从那里折返回来,他感觉才刚刚热身。

不过今日要去师父家里,指不定要被训练一番,他也不敢把自己折腾的太狠。

要是一会儿练的不好,那是要挨打的。想到这里,他就觉得屁股发痛。

不过虽然经常挨打,他却依旧对这个师父尊敬有加。这个在别人眼里的大恶人,却跟自己的父亲一样。

不,比父亲更像父亲。

跑回到云归里的街坊口,大部分商户还没有开门,不过有一家卖豆腐脑的店铺已经开了门。

“胡三叔,用你的坛子给我打十文钱的豆腐脑,再来十根油条,一会儿我送坛子的时候再给你钱。”

“子风啊,这么早就又去跑操了?着以后是要参军?”

一个同是街坊的食客不屑地叫道:“参什么军?二……子风现在可是锦衣卫大人的徒弟,以后注定要进锦衣卫的。何况,他还在太孙殿下的羽林卫学进学,这出来后,最少都是个把总……”

自从被师父收做徒弟,他就能感到明显的变化。以前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们,对他有了几分尊敬。

没人再“二狗子,二狗子”地喊他了,全部喊他的大名李子风。

街坊口的衙役,原本正眼都不望他一眼,如今还跟他有说有笑,时不时还捧他几句。

最开始他还有些嘚瑟,但是到了羽林卫学,每天能学那么多的新知识,跟那些勋贵子弟一起摸爬滚打被打击的体无完肤的时候。

他很清楚,自己想要出人头地,要学的还多着呢!

回到家里,奶奶看到他手中的油条,又开始数落起他来。“怎么买这么多油条?油条都要两文钱一根,可以买两个馒头了,还不耐饿。你啊,就是大手大脚……”

二狗子也不理她,提着东西笑着进了屋。“三娃,妞妞,快起来了,起来晚了就没有豆腐脑,油条吃了。”

他一声呼喊,侧屋里的弟弟妹妹就一骨碌爬了起来,厚衣裳都没穿,就跑了出来。

他们利索地跑到了厨房,拿来了几个大碗,将豆腐脑分了,然后一人拿了一根油条吃了起来。

三娃喜欢咸的,就着腌菜丁吃,妞妞喜欢甜的,将正堂三清祖师画像下面的案几上的糖罐拿了过来,小心地捏出来一撮,撒了薄薄一层。

白糖可是精贵东西,要不是师父过年赏给他了一罐,家里没人舍得花钱买。

吃了两口,感觉不甜,妞妞还想再去拿糖罐,被奶奶在脑袋上敲了一把。“贼贵的东西,是你这样浪费的?”

妞妞翻了白眼,求救地看着二狗子。二狗子笑道:“奶奶,让妞妞吃,家里还缺这点东西吗?今日过节,大家开开心心。”

老太婆重男轻女,如今这个家能兴旺,主要就是靠了这个大孙子,所以虽然啰嗦,但是对这个大孙子的话也差不多是言听计从。

她迟疑了一下,还是将糖罐塞进了妞妞的手里。“吃死你这个臭丫头。”

这个时候,爹爹李海和娘亲从另一个屋里过来,一人怀里抱着一个孩子,大的已经会说话了,看见油条就要吃,小的还没有断奶,瞪大着眼睛无齿地笑着,口水都流了出来。

李海依旧在官办牙行当经纪,借着二狗子的光,拉上了锦衣卫的关系。如今锦衣卫谁要租赁房子都是找他,锦衣卫的大人们流动比较大,生意不断,让他的日子好过许多。

“今日你要去师父家,把前几日你乡下二舅提过来的风干狸子给你师父提过去。”

“嗯,我知道了。”二狗子放下碗,擦了擦嘴说道:“我晌午不回来了,娘,你帮我把棉被收拾好,明日就要去学堂了。”

“都收拾好了,不会误了你的正事。”

三娃有些不舍地问道:“二哥,那今晚还去灯市吗?昨日都没有看到雷公放电……”

“那不是雷公放电,是殿下研究出来的……我也说不清,反正人就能放电。要是回来的早,我就带你们去看。”

三娃和妞妞立即开心了起来,特别是妞妞,今年已经十一岁了,没有二狗子带着,连门都不让出,能去灯市玩,还有哥哥给买东西吃,那是最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