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软禁(第2/3页)

朱高炽望向张氏说道:“既然你已准备回宫,就去收拾一番吧。”

他们夫妻二十多年,双方都已经习惯了对方的存在。但是朱高炽身为太子,女人自然是不缺的,为他生孩子的女人也不是一个两个。

他跟张氏之间的感情,早就由爱情转为了亲情,虽然偶尔朱高炽也会留在张氏的殿中,但是两人早就没有了夫妻关系。

张氏照顾他安顿下来,帮他把后宫那一帮女人管理好,留在别院这里也就没什么事了。

张氏也知道父子俩有话要说,她对着朱高炽福了一福说道:“那我去了……瞻基,你父王身体不好,不要拿那些国家大事来烦了他。”

朱瞻基躬身应是,朱高炽却有些吹鼻子瞪眼睛了。但是他也不忍去说张氏,化为了一声长叹。

张氏离去,父子两人面对面而坐。朱高炽摆了一下手,何纯就连忙退下。

李亮是个懂时务的,不用朱瞻基招呼,他就跟着何纯一起退下。

因为朱棣隔着朱高炽让朱瞻基监国,父子两人之间也是有一些尴尬的。

在权力的宝座面前,任何人都不会无动于衷。

如果朱瞻基不是有着后世的记忆,他不会急不可待地就像要掌权,他很怕朱高炽将大明带回了老路。

虽然他知道,如今的大明已经不是历史上的大明,在漠北,在南洋,在西洋,大明都呈现出了不一样的态势。

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在变化之中,无数人想要去南洲开发金矿。

朱瞻基已经勾起了所有人的贪婪之心,现在的大明上层人物要不是因为朱棣西征,恐怕早就一股脑地向南洲跑了。

但是,朱瞻基这个人就是一个权力欲望比较重的人,他更愿意把一切控制在自己的手中,由他来主导这一切。

朱高炽看着平静的朱瞻基,忍不住又叹了口气,才说道:“如今你皇祖离去,你有没有想过如何将一切笼络到自己的手中?”

朱瞻基胸有成竹地说道:“父王,如今一切都在孩儿掌控之中。即便是孩儿插手最少的朝政,如今有各部堂官细心辅佐,也不足为虑。孩儿不用费尽心思,一切尽在斛中。”

“各地总督,巡抚,知府,你可有了解?”

朱瞻基笑道:“孩儿身为监国,管的是整个天下,只需要审时度势,因势顺导就足够了。若是事事都要操心,那孩儿到底是监国,还是知府呢?”

朱高炽早在前几年就一直在想,如果自己监国,应该如何笼络百官。他对自己没有信心,所以就把许多问题看的比较严重。

听到朱瞻基如此心大的话,他没有觉得朱瞻基是自信,只是认为他考虑的不周全。

他温和说道:“为父这些年根据大明的情况,也编了一份治政的册子,现在为父用不上了,也正好给你。”

朱瞻基看他手旁边放着的一本厚厚的册子,心里不以为然,但是依旧恭恭敬敬地接了过来。

“父王费心了。”

朱高炽摇头苦笑了一下,说道:“可惜这些再也用不上了……你皇祖乃马上帝王,对儒家的一套不屑一顾,你也随他,总是相信武力能解决问题。为父心忧啊!”

朱瞻基摇头笑道:“父王,孩儿从不认为武力能解决治国问题,但是,更不相信儒家能解决治国问题。孩儿只想问一句,这什么是儒?”

朱高炽愣了一下,觉得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却也很难用三言两语来说清楚儒的本质。

他也知道,朱瞻基不是向他求教,所以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朱瞻基本来也不需要他的回答,接着说道:“在孩儿看来,儒是思想意识,是个人修养,是为人立身之基。儒家学说,其根本意义是教化,所谓里。

但是治国,仅仅有儒是不够的,因为儒家根本就不是治国之学说。人一上百,千奇百怪,想要让所有人都变成一个样子,这是儒家一直在努力的。

这也是符合帝王之利的,所以自汉以来,儒家一直备受重用。

但是事实证明,作为开化民智之教化,儒家是可取的。但是治国需要是的海纳百川,需要的是平衡,需要的是竞争。这些方面,儒家就不够看了。

孩儿会重用儒家,但是绝不会让儒家成为控制一切的言论和思想。”

朱高炽摇头说道:“这只能说明你对儒家的了解还不够……”

“那父王如何解释几百年朝代更迭,天下兴亡?那父王如何解释这天下除了大明和周边几国,其他国家都没有儒家依旧活的好好的?儒家有用,孩儿不会否认,但它不万能的啊!”

朱高炽并没有跟朱瞻基争辩的意思,他也知道,在爷孙两人的眼中,自己才是愚蠢的。

他沉吟了一会儿,才又问道:“那你准备如何对付孔家?”

朱瞻基笑了笑,说道:“父王在别院信息不通,可能还不知道,山东近来大乱,乱民已经打死了四个县令,十几个官吏,他们也冲撞了孔府,将孔府烧了三分之一。”

朱高炽大惊,忍不住坐直了身体,问道:“可否抓住那些暴民?”

朱瞻基摇了摇头说道:“那些乱民虽然打死父母官,却都原地不动,主动接受朝廷审讯。而那孔府完全是咎由自取,何须抓人?在父王眼里,那些是暴民,但是在孩儿眼里,他们却是良民。”

“良民会以下犯上?良民会杀人?良民会引火烧屋?”

“那些县令和官吏吃着朝廷俸禄,享受朝廷特权,却不为百姓着想,欺上瞒下,罪有应得。百姓哪里错了?他们只是想要活下去,孩儿愿意看到他们像个人一样活下去,而不是像条狗一样苟延残喘。”

朱高炽被这个消息震惊的有些心烦意燥,他瞪着朱瞻基问道:“我不想跟你说这些大道理,我只想问你,你准备拿孔府怎么样?”

“孔家被抬举不过是宋代一些文官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才抬举起来,即便那个时候,他们不过是从五品。但是因为他们投靠蒙元,就封了三品,到了太祖那里,为了拉拢人心,才把他们封为一品。但是这个家族不过是墙头草,蛀虫,根本就不该享受祖宗的余荫。”

“他们是圣人之后!”

“孟瑛还是孟子五十六代孙呢,还不是在孩儿麾下任职。更何况,圣人是圣人,孔家是孔家!我朱家儿孙都还有削为平民之人,何况一个隔了几十代的圣人之后?”

朱高炽忍不住指着朱瞻基说道:“瞻基,你这样做会出大乱子的!”

朱瞻基摇头说道:“父王放心,孩儿不急,孩儿会等他们的名声被他们自己败坏干净了,再对付他们。一个孔家,还不值得孩儿放在心上。在孩儿的心中,他们还不如一个会做蒸汽机的工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