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探寻东洲(第2/3页)

在朱瞻基整顿海军之前,海军与陆军一样,士兵们不仅要训练,要种地,还要承担许多劳役工作。

明朝为什么后来会出现逃兵籍的情况,就是因为士兵名义上的待遇比文臣高,其实差的非常远。

以大明的普通士兵为例,一个月俸禄大约是二两银子。

可是这二两银子只是名义上的,因为大部分俸禄都被籍田给冲抵了。

士兵们种田虽然不需要缴税,但是也不会领取这部分的俸禄,而且这部分税收抵扣的比他们能领到的钱要少的多。

种地抵了一大半俸禄,朝廷每次征用劳役,他们必须无条件地服从。

而他们的收入,除了种地以外,就只有春秋置装费,出征补助等,不打仗的时候,他们可能连油盐都买不起。

许多士兵当兵好几年,都不一定能攒到二两银子。

第一舰队身为朱瞻基的亲军,待遇自然是最好的,但是每个月能领到的现银,也不会超过一两银子。

文官的收入虽然低,但是没有军籍的限制,他们能收附田,光是这些免税的田地收入,就要远超士兵了。

何况,他们还有各种其他收入,实际生活滋润的多了,还不用吃苦受累,去冒险。

以第二舰队提督总兵易信为例,在东征日本之前,他可是大明在辽东地区最出色的海军将领之一。

但是辽东苦寒,出产不多,他纵使有五百亩免税田,实际收成也不多。

要不是能喝点兵血,他连亲兵都养不起几个。

所以在得到佐度岛的金矿收成的分成之后,他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中连岛的建设,中联伯府的建设上。

这完全是穷人乍富,找不到南北了。

要是文官,朱瞻基肯定毫不留情地将他削爵调职,但是因为知道他过去苦,朱瞻基就心软了,再给他一次机会。

这样有点错误的将领,因为想要将功赎罪,会比一般的将领更加卖力。

水寨会议大殿内,朱瞻基坐在上首,在他的下首,坐了近一百个千总以上级别的将领。

“据说在东洲东北的群岛上,还有南宋时期逃亡到那里的水师后裔,你们若去了东洲,第一个要接触的就是他们。他们在当地已经住了百余年,与周边的土著没有语言障碍,这是一股很重要的需要笼络的势力。”

这倒不是朱瞻基胡说八道,因为在后世温哥华西部沿海的夏洛特皇后群岛,上面生活着的土著人,的确是南宋水师和蒙元水师的后裔。

他们因为全部都是男性,流落到此地以后,屠杀了不少小部落,并且将他们的女人占为己有。

此后,他们就在当地繁衍生息,不过因为懂得文字的水兵不多,留下的文献资料很少。

但是有许多证据都明确证实,这些人的确是南宋和蒙元人后裔。

实际上,在美洲各地,不少部落都有证据显示,他们是商朝时期抵达美洲的,他们有跟中国一样的象形文字,甲骨文。

但是因为那些部落的文化几乎断绝,大部分都查无实证。

但是皇后群岛上面生活的土著,保留下来的中文书籍和兵符等文物,却是最真实的证据。

没有去管众将的惊讶,朱瞻基继续说道:“东洲大地虽然比中洲略小,但是同样幅员辽阔。而且与中洲不同,他们是南北长,东西窄。因为这样的地形,气候也不一样,所以他们不能像中洲一样,同样的物种可以在不同地区种植。

而且,他们不会制作轮子,所有的东西全部要靠肩扛手拉,所以他们的活动范围小的可怜。

但是,他们拥有最肥沃的良田,在东洲南北两处大陆的良田加起来,面积能够比我大明现在整个国境还要大。

如此大的疆域,全部靠我们大明人来开发是不可能的,除非我们的人口再多十倍以上。

所以,我们要控制当地的土著为我大明人服务,帮我们种地,帮我们放牧,甚至是帮我们养儿育女。

控制东洲和控制南洋不同,因为南洋地区已经有了自己的文明,所以我们采用的是控制与遏制手段。但是在东洲,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听话的就有酒肉吃,不听话的,可以直接灭族,只留女人。

但是,不能为了杀人而杀人,留下他们的命,帮我们干活,对我们才是最好的。明白了吗?”

众人一阵齐喊:“遵旨!”

朱瞻基又道:“你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给我将东洲变成大明的疆域,为我大明今后永远成为东洲之主出力。

这次你们东洲探索回来,陛下想必也已经西征归来,到时候,我大明将会全力开发东洲,南洲,和西洲。

东洲土地万里,金矿遍地,今日在场的所有人,只要立下大功,今后都有可能成为一方勋贵,替我大明永镇东洲。

那个时候,你们就会是这个国家最尊贵的一些人,你们的子孙,也将会因你们的努力,成为我大明今后的重点培养对象。只要我大明不亡,孤保你们家祚永续!”

这个时代的人还是很单纯的,朱瞻基的话在后世可能就是画饼,但是现在鼓舞士气的作用非常明显。

这一次前往东洲的战舰和货船又超过了三百艘,人手也超过三万。

除了海军和陆军的士兵,舰队里面还包括了各种医生,儒生,内监的官员,以及工匠和农科从全国抽调的三百经验丰富的农夫。

这些农夫是以往很少会专门安排的,但是这一次,朱瞻基为了从南北各地,不同地方抽调各种农夫,宁愿让舰队又多等了半个月。

不过朱瞻基感觉是值得的。

澳大利亚的土地荒寂,也没有多少物产,非洲的土地还算肥沃,但是农业发展根本不能提,物产对大明也不算稀罕。

可是美洲不一样,玉米,土豆,红薯,辣椒,这些农产品以后将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大明的人口想要增加,就看这些作物了。

第二日,朱瞻基免了午朝,早朝散了之后,就亲自来到阅江楼码头,送走了整装待发的舰队。

王景弘看的羡慕不已,忍不住发出一声长叹。

站在他身边的郑和笑道:“三保,如今殿下还需要你来整肃大明到西洋的海境,这才留下你。待到陛下回归,那个时候,这先头舰队也差不多回返了,你再想领军出征,不是难事。”

王景弘笑着摇了摇头道:“怕是难了,即使有第二次,殿下恐怕也还是优先考虑候显。”

郑和收敛了笑容,眼睛望着渐行渐远渐的舰队,叹了口气说道:“你总归还是有一些希望,我恐怕就只能在应天府养老了。”

郑和现在可以说已经位极人臣,在内监系统,他已经是首领大太监。在海军,他虽然是海军总监,不是总督,却统管海军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