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真正的枪(第3/3页)

装配的第一天就出了大事故,因为底火的制作现在没有加工设备,完全依靠手工。

虽然朱瞻基千叮咛万嘱咐,但是一个工匠在将底火与弹壳组装的时候,还是引爆了子弹。

还好的是,子弹头直接穿透了他的小腿,弹壳崩起来让他瞎了一只眼睛,命倒是保住了。

朱瞻基没有想到的是,这次事故不仅没有让他们害怕,反而每个人都激动不已。

只是用手撞击,子弹就有这么大的威力,说明这种子弹的威力远远超过现有的火枪。

因为之前的火药枪,即使对着人打,子弹也不可能穿透身体,只会把弹丸留在人的体内,让人痛不欲生。

而隔了一百米之后,基本上打不死人。

但是现在,就完全不一样了。

立即就有研究员询问朱瞻基,这种新枪的射程有多远。朱瞻基给了他们一个八百米的数据,让所有人惊的目瞪口呆,不敢相信。

在原本的历史中,毛瑟1898的射程就有八百米,如今的火药比当初的更纯,朱瞻基对八百米的射程还是有信心的。

当然,有效射程能够达到四百米,他就已经非常满足了。

当两百发手工制作的子弹被全部制造好,朱瞻基就迫不及待地拿着两支枪,到羽林卫学的靶场进行了试验。

手枪的试射非常顺利,因为只有五十米的射程,并没有发现哪里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子弹出膛稳定,虽然因为没有黄油,只有植物油润滑,显得有点涩,但是朱瞻基已经很满足了。

但是长枪的试射,第一发就让朱瞻基皱起了眉头。

第一发子弹,他试射的是两百米的距离,明显可以感觉到枪口的震动太大,弹道不稳。

虽然子弹最终上靶,却偏离靶心,差点脱靶。

李亮的马屁声随之而来,还安慰朱瞻基,说两百米距离能上靶,已经很了不得。

又试了一枪,这次依旧是这个问题。

朱瞻基登时知道,这是膛线的问题了。

他对毛瑟这种枪的膛线是多少早已经忘记,只是因为经常玩博莱塔,所以记得博莱塔的膛线是六条,然后右旋,缠距250毫米。

所谓的膛线,也叫来复线。来复线旋转的程度,称为缠距。

如果须要愈长的距离来完成360度的旋转,称为慢;较短者称为快。

例如说在12寸之内完成一圈的要比9寸内完成一圈的慢。

缠距的差别主要在于是否能使弹头稳定,不稳定的弹头除了沿着目标线旋转,还会翻跟斗,产生靶纸上产生锁眼现象。

朱瞻基不知道毛瑟这种长枪的膛线缠距,只是稍微比手枪的要长一点,但是现在看来还远远不够。

不过这个问题容易解决,这种枪管已经生产出来了几十条,再用其他的缠距试试,总能找出最合适的缠距。

将这个问题跟几个工匠一说,他们立即就忙着去重新加工。

朱瞻基留下了长枪子弹,将短枪子弹全部带走,又吩咐李亮。“统计一下,应天府有多少公侯伯爵在京,三日后让他们都来羽林卫学鉴赏新枪。另,将五城兵马司,五军都督府的四品以上官员也全部叫来。”

朱瞻基这倒不是为了卖弄新枪,而是因为一种新式武器的出现,就会引发战场形势的变化。

手握大刀长矛跟敌人作战,是一种阵型,用火铳跟敌人打仗,又是一种阵型。

现在有了更好的武器,以后的大规模换装,军队的指挥理念也要发生变化。

只有这些将领们接受了新的战争方式,这种方式才能普及开来。

要不然,光是武器先进,不一定能打得过小米加步枪。

正准备回宫,却见几个身影快速地跑了过来。

朱瞻基注目望去,却是几月未见的刘万。

他一路小跑,距离朱瞻基还有五步远,就跪在了地上。“殿下,奴婢回来了。”

朱瞻基看到被晒黑的他,笑道:“几月未见,小白脸变成大黑脸了。不过,现在看起来倒也有些英气了。”

旁边的李亮摸了摸自己白嫩的脸,心中暗道:“真是失策,原本为了形象,专门蓄白,却没有想到,殿下更喜欢英气一点。也许是殿下有胡须,所以更喜欢有胡须的。可是,没了蛋蛋,奴婢长不出胡须啊!”

见到许久没见的刘万,朱瞻基的心里也非常开心,毕竟这也是从小跟自己一起长大的玩伴。他把手枪和子弹递给了他道:“起身吧,给孤拿稳了。回宫再好好问你这几个月你究竟做了什么。”

刘万好奇问道:“殿下,这是什么?”

朱瞻基往他的胯下瞥了一眼,笑道:“真正的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