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3/3页)

跟在他的身边,小臣也能向他这种草根崛起的豪杰后面学习到小臣身上缺乏的东西。”

朱瞻基这才满意地说道:“不过,能看清别人容易,能看清自己却很难。你什么都好,就是缺了一些磨难,如果沉下心来,融入到百姓之间,不出三年,孤就能得一良臣。”

只要解祯期对他没有怨愤,这就足够了,解家这面士林的大旗,暂时不能倒。

相比之下,解祯期到底能不能当一个好官,反倒不重要,看他造化。

解祯期惊喜道:“殿下同意了?”

朱瞻基笑道:“如今的翰林被称作储相,可选出来的官员,大部分都是不知民间疾苦之人。孤早就有心改变,只是时机还没有成熟,你也算是走在其他人前面了。”

朱瞻基还是太孙,不是皇帝,所以一些政策性的改变,还不能由着性子来。

等他上位以后,肯定会进行朝廷各部门的改组,还有官员提拔程序。

今后的大明,不管是言官,事官,职官,没有具体的处政经验,一律不得提拔。那些依靠师爷,幕僚做事的官员,今后都要一一黜落。

翰林虽然做学问的地方,但是想要升职,要不给我出使各国去,要不到基层好好历练一番。

不开阔眼界,不能具体做事,别想升官发财。

虽然暂时不能改变,但是朱瞻基也不急,因为朱棣当了二十二年皇帝,也就说,最多三年,他就能直接上位了。

三年的时间不长,他现在还在西征,等他回来,最多也就是一年的时间,他就能当皇帝。

解缙叔侄二人当然也明白朱瞻基说的是什么意思,但是他们的心里还有一个顾虑,那就是如今在句容温泉别院的朱高炽。

不管怎么说,那位是名正言顺的太子,也是朱瞻基的父亲。

朱棣现在还在,能压制住朱高炽,让朱瞻基监国。

但是一旦朱棣归天,他身为朱瞻基的父亲,帝国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即便是朱瞻基也不能直接与他相争。

这历朝历代,还没有一个皇帝是太子还在,却让太孙直接接位的先例啊!

不过这是后患,最少在目前来说,并不重要。如今朱瞻基赞同解祯期的自请外放,对他们解家来说,才是重要的。

朱瞻基留他们叔侄一起进膳,席间,也开解了解祯期一番。

临走跟他说道:“孤虽然说你优柔,却是因为对你期望甚高。在孤看来,年青一代文臣中,唯有黄渊能与你一时瑜亮。而黄渊偏武,你偏文,正好是一文一武。所以,你不要以为孤说你优柔,就是轻视于你。”

“小臣不敢,只将殿下所言当做勉励。”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去吧,好好享受这几日的风光,以后,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了。”

解家叔侄离去,朱瞻基让人拿来了吕宋地图,仔细查看了起来。

解祯期这个状元按例是要授正六品翰林院修撰,如果要外放,按例还要升半级。

如今吕宋虽然被升级成为了布政司,但是因为官员缺乏,人口稀少,只是被分成了四个大区。

除了北明街一带是最早成立的吕宋府,其他三个大区都低了半级,划分成了知州。

去年许柴佬来京,朱瞻基虽然同意了将吕宋升级成为布政司,但是划分还没有确定好,官员也还没有配齐,所以,解祯期这个时候申请去吕宋,其实是也很占便宜的。

以他的级别,在大明境内,最多只能担任一府的同知,通判。但是如果去吕宋,就是将他提拔成权知州,也无可挑剔。

想着状元郎光着裤腿,指导当地的土人种植水稻,甘蔗,朱瞻基的脸上就忍不住笑了起来。

趁着大明的官场还没有形成升官定例,现在就改变这一切,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外面突然传来了一阵吵闹声,朱瞻基皱了一下眉头,还没有等他发话,王彦带着何纯就闯了进来。

王彦脸色平静,但是何纯如丧考妣,一进门就跪了下来。“殿下,太子殿下病重!”

朱瞻基的心里无喜无悲,不过表面上还是装作震惊与担忧地站了起来。“到底怎么回事,给孤好好说清楚。”

如今气候转暖,春暖花开,朱高炽压抑了许久的情欲随着春天的到来也压抑不住了。

昨日蒙蒙细雨,他却雅兴大发,携一众妻妾登汤山游玩。在山上画了一幅画,又在细雨之间与一众妻妾行不伦之事。

昨日还好,今日却发起高烧,如今昏迷不醒。

朱瞻基望向了大殿之外,心里飘忽不已。

明知道身体不好,还玩的如此出格,这算不算是自作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