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零章 金钱与军权(第3/3页)

然后,想要跟自己见一面,都要经过多重手续,先跟自己申请,还要看有没有时间见他。

像自己小时候自由出入宫廷,那是因为朱棣这个皇帝当初是造反得到的皇位,当初只顾得稳定江山,百官也战战兢兢,都没有时间管自己,由着徐皇后宠自己。

现在一切安定,他的这些孩子们,纵然他对他们放纵了许多。但是他们每个人的身边跟着太监,宫女,侍卫,都会劝阻他们不要打扰了自己,主要任务是完成自己的学业。

而他的后宫,孩子又比一般的皇帝多了许多,现在加起来一百多个了,要是每天都庆祝生日,他几乎天天都有应酬了。

自然而然,他现在跟孩子们的关系就疏远了许多。

车驾来到太平坊的时候,接到消息的黄渊已经带着全家人等在了大门口。

这套房子是朱棣刚赏赐给他们的,原本属于靖江王,由于朱棣现在限定藩王无故不得离开封地,现在京城的不少王府都被宗人府收了回来。

这也代表着,不欢迎那些藩王回京。

一去三年,黄渊比三年前瘦了一些,脸上的皱纹也多了,胡子更是长了许多。原本的小白脸,现在变成一个帅大叔了。

他获封侯爵,他的母亲韩氏也变成了超品夫人,见礼之后,朱瞻基亲手扶起了老夫人,扶着她的手臂一起进了中门。

这个女人公正,待小妾,庶子一视同仁。坚韧,带着一家老小几十口,转战几千里,追着丈夫流放的脚步远行,早就传遍了大明。

她在大明有口皆碑,朱瞻基对这样的女人也敬佩不已,亲手将她扶到了正院门口,让她行了一个平礼,带着家眷进入后院。

黄渊有三个孩子,大儿子十二岁就被朱瞻基特批进了羽林卫学学习,二女儿今年十岁,也变成了一个小淑女。小儿子是他离家之时才怀上的,今年虚三岁。

天气炎热,朱瞻基也不想进屋,让人在前院的树下摆了几把椅子,就坐了下来。

“十八年你们出征,十九年孤好好收拾了一番京中的纨绔,将他们都绑进了军营。当初,你的三弟黄波,五弟黄溪有秀才功名,逃过了一劫。这两年,你父亲为了军中大事殚精竭虑,他们缺少管教,惹了不少是非,我看在你父亲的面子上,倒也没有收拾他们。不过如今你回来了,这件事就交给你来办。一切以不让老大人痛心为线……”

黄渊愣了一下,他倒是不知道两个弟弟缺少管教,闹出来的事情已经到了太孙面前。

他是个聪明绝顶之人,很清楚朱瞻基今日专门过来串门,不会只是为了他的两个败家兄弟。

“渊今晚就跟父亲商议一番,给殿下一个满意的结果。”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从十四年,你就跟着我,这六年多,从出使交趾,出海欧罗巴,又到西征帖木儿国,你不曾有过安生的时候。你且在家好生休养两月,到了九月,你又要开始忙碌了。”

黄渊点了点头道:“渊出征归来之时,已经休息了半年,殿下如有所用,渊明日就回海军报到。”

“倒也不至于这么急,南洲移民,也不会像战时那么紧迫。”

听了朱瞻基的话,黄渊向自己的亲随,也是他的堂弟黄清招了招手,黄清小步来到他们的旁边,黄渊交待道:“将我书房第二个抽屉里面的黄色木盒拿来。”

黄清去后,黄渊才说道:“臣子西洋回来,就已经在筹划移民事宜,也写了一份计划。虽然不一定全部符合殿下所想,但也能殿下一些启发。”

朱瞻基笑着摇了摇头问道:“移民之事,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制度!”黄渊肯定地说道:“南洲臣也去过,那里远离大明,如何让宗室,勋贵,将士们过去之后,能严格按照朝廷旨意从事,是最重要的。没有制度,又远离大明,别到时候朝堂花费了巨资,却还引得抱怨连天。更重要的是,绝不能让人有拥兵自重之机。”

朱瞻基心中一动,又问:“那你对东洲又如何看?认为该如何化解众人的移民东洲之心?”

这个问题黄渊显然没有想过,沉吟了一下说道:“臣对东洲不甚了解,不敢妄自评价。”

朱瞻基跟刘万说道:“将东洲这几年汇报的情况,还有这几日上交的资料,明日汇总一份给福安候送来。”

随后他有跟黄渊说道:“你先好好看看,然后再给孤递帖子。到时候,你也好好跟孤说说,为何会不怕孤发怒,想跟陈家结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