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零章 大移民(第3/3页)

那里虽然有大片的铁矿,但是现在没有人知道。朱瞻墉分到那里,也堵住了许多人的嘴。

但是实际上,朱瞻墉也并不气恼,因为他并未准备就藩。他不就藩,是因为他身体不好,一年最少一半的时间都在吃药,去了南洲,没有了这些太医,他恐怕活不了多久。

因为身体不好,他也没有什么雄心壮志,能在朱瞻基的庇护下,当一个逍遥王爷,他已经很满足了。

轰轰烈烈的移民,从永乐二十年的年底就已经开始。受到船只和海军的运力有限,这场移民大行动一共进行了一年半,才把所有的人全部运到目的地。

而这个时候,许多地方移民的第一批收益已经开始显现了。

大明的报纸上,不时刊登出了某地的百姓,种地刨出了一块狗头金。特别是西洲那里,更是经常有各种离奇的新闻出现,吸引了不少百姓前往。

那里的矿产也确实丰富,只要当地的王爷,勋贵,没有欺压百姓,剥削百姓的恶劣行径,朱瞻基也不会管。

如果是欺压昆仑奴,欺压其他民族的人,朱瞻基也不会管。

他又不是圣母,这一年多,朱高煦光是贩卖被阉割的昆仑奴,就赚的盆满钵满。朱瞻基最少从中间赚了最少三成以上的利润,当圣母有什么好处吗?

当然,赚的更多的是纪纲,因为这个家伙根本不用去抓人,他只需要贴一个公告,招人出去干活,干满十年,就能娶老婆,能变成大明人,就有无数的日本百姓愿意前往。

这些日本人为了一个渺茫的希望,他们吃苦耐劳,忠诚守纪,实乃不可多得的好苦力。

但是,除了那些种地的,放牧的,大部分在矿上干活的恐怕都活不过十年。

即便如此,他们在矿上能吃饱饭,隔三岔五能去找个几女耍耍,依旧很多人前赴后继。

这种情况,一直到正统四年以后,才有所转变,因为日本人不需要改变人种。许多吃苦耐劳,又温顺服从的日本人逐渐被同化。

他们以说日本话为耻,留着大明的发型,说着大明话,坚持不肯承认自己是日本人。

而矿山因为有了西洲运来的阉割过的昆仑奴,他们逐渐都被大农场,牧场招收,在那里成家立业,再也没有了一丝日本人的痕迹。

至于矿山上的那些昆仑奴,根本没有被当做同类。

与南洲和西洲开发的轰轰烈烈相比,东洲的开发一直进行的不温不火。

正统元年,第一批正式移民东洲的海军士兵前往东洲,三万人的舰队,移民总人口达到了将近十万。

他们在后世的巴拿马城建设了一座总督府,又分别在温哥华,旧金山,墨西哥的韦拉克鲁斯省,秘鲁的利马,智利的洛塔,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巴西的阿雷格里港,里约热内卢,圣路易斯,哥伦比亚的里奥阿查,古巴的哈瓦那,美国的坦帕,切萨皮克,纽约,加拿大的纽芬兰岛,一共建立了十五个海军基地或者是补给港。

之所以选择巴拿马,实在是因为这里扼守南北大陆的咽喉,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朱真从抵达这里的第一天开始,除了建城,就是让人勘测水位,想要打通运河。

其次这里是返回亚洲的最佳航线起点,控制了这附近的海域,就等于控制了航道。

第一批海军士兵移民过来之后,一直到正统三年,第二批移民才陆续到来。

这一批移民,都是专门挑选的识字的儒生,工匠,还有官员。

也是从他们抵达东洲以后,东洲与大明的融合才逐渐开始。

不过从那以后,关于东洲的消息似乎就消失了,人们只在关注南洲,关注西洲,东洲似乎又变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一直到正统十二年,朱瞻基的八个大儿子年满十八岁。除了已经确定的太子朱祁镇之外,其他七个儿子分封东洲,才又让东洲逐渐回到人们的视线之中。

除了他们之外,朱瞻基还有七十多个儿子,在未来的十几年中,他们会逐渐被分封东洲。

面对如此庞大的儿子军团,即便是那些勋贵们,也没有一个敢提想来东洲。

随后的十几年,东洲一次又一次大发现,吸引了无数百姓前往东洲定居,只是受于运输能力,每年移民的人数都在十万左右。

正统十五年,东洲发生一场遍布南北的大型瘟疫,这场瘟疫,导致了超过五分之一的土著死亡。

在大明的帮助下,那些部落才抵抗住了瘟疫的侵袭,也彻底接受了大明的统治。

第四卷 美丽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