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郑家(第3/3页)

感受到郑能已经色厉内荏,胡参谋也不敢逼迫太紧。双方级别相差太远,他今日已经有些逾规了。

他抱拳说道:“电报线路自然有电报局那边排查,但是总督大人也应该积极备军,不管是那个部落负责的区域出了问题,都应该强力排查,不要放过一个奸细。”

大明从应天府到撒马尔罕的电报线路,是跟随铁路一同建设,修建了整整二十年,才连通了起来。

不管是铁路,还是电报,从吐鲁番开始,就按部落的分布,包干给了当地的部落负责安全。

铁路的维修,电报线的维修,由沿途的火车站负责,每个车站都装了电报机,可以沿途问询。

而如果哪里的电报不通,也很容易就能查出来。

这个时候,会查验是线路老化,还是大风吹倒了电线杆,如果是人为破坏,就要当地的部落负责。

郑能瞪着胡参谋说道:“如今白人攻来,你难道还要官逼民反,自乱阵脚吗?”

胡参谋看着他久久地不说话,半晌才叹了口气向外走去,边走边说道:“总督大人,郑家三代镇守河中,你可不要在你手中败落了……”

郑宏不动声色,可是他的一帮下属却都愤恨不已,恨不得上去将这个乌鸦嘴暴打一顿。

胡参谋的两个护卫盯着众人,小心翼翼地退了出去,这才长舒了一口气。

殿内,郑宏打发了众将领离去,却留下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和七个孙子。待人都离去,问道:“你们也认为我做错了吗?”

两个儿子和七个孙子中的四个跪了下来,另外三个迟疑了一下,也都跪了下来。

其二子郑芳说道:“父亲,孩儿们自小在应天府长大,自然知道我大明繁花似锦。河中虽然自诩地大物博,可是不要说跟关内比了,就连南洲也胜过河中许多。陛下英明神武,天下万众归心。以前没有战事,他对我河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如今战事紧急,父亲却阳奉阴违,实乃自取……”

在他的身后,庶长孙郑绍重重磕了一个头道:“祖父,时代已经变了,如今再不是过去那种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世代了。有了电报,万里之外的讯息,一日就能送抵陛下面前。陛下一声令下,十万大军几日就能抵达万里之外。养寇自重,阳奉阴违,这样的事情,能瞒得过陛下吗?”

郑宏叹了口气说道:“你们啊,从小都在应天府长大,被那位陛下教成乖宝宝了。”

郑绍望了望身边的三弟郑纪,两人的视线刚好对上,都能看出对方的担忧。

郑绍硬着头皮说道:“父亲,大哥和家族的十余个孙子,孙女都还在应天府。如果陛下到时候不放他们就藩,我郑家就直接衰落。父亲怕鸟尽弓藏,拥兵自重。可是这麾下将士,真的就唯父亲马首是瞻吗?”

郑宏是继承父亲郑能的爵位,成为武国公,河中总督的。

他少年时期就追随爷爷郑亨南征北战,永乐十九年夺下撒马尔罕之后,也就正统三十年继承爵位的时候,到过应天府,见过朱瞻基一面。

在他爷爷,父亲口中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在他看来,也不过是一个凡人。

所以,在内心里,他从来没有真正将这位陛下放在心中。

他很清楚,郑家想要保证自己的权势,就一定要有自己存在的价值。

所以他一直执行的是郑亨在世时候的政策,对百族怀柔,联络纵横,不完全遵照朝廷的旨意行事。

若是百族都温顺地归附了大明,他们郑家这个总督岂不是当到头了。

像父亲那样,什么都听朝廷的,结果呢?却落了个死无全尸。

可是他却忘记了,要不是郑能当初直接将边界扩张到海西(乌克兰),给他打下了几千里的战略纵深,他又如何能享受这十年的太平。

要是当初郑能守住了海西的铁矿,那郑家的威势,肯定会远超现在。

“报……电报局传来消息,已经确定是塔什干部落处的电报线路出了问题,而且是人为破坏。等到明日才能修复。”

“胡参谋那边可已知晓?”

“参谋部的人就守在电报局,消息传来他们就知道了。”

郑宏沉吟了一下说道:“让塔吉克人查出犯案人,并且将头颅送到撒马尔罕来。”

众人一听,内心忍不住叹了口气。

让塔吉克人交上头颅,怕不是对方会随便砍两个脑袋来交差。这样应付差事,又要被胡参谋记上一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