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目的(第2/3页)

他不明白为什么大明的靡靡之音能跨越几万里,传到西洲来。

而且,喇叭里面传出来的,不仅仅是靡靡之音,还有许多朝廷的政策,法令,各地趣闻。

哪怕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也知道了应天府出现了电话,能够相隔千里通话。知道今天夏天淮河水势凶猛,江淮百姓在准备抗洪。

甚至有时候,皇上也会在喇叭里亲口说话,在喇叭里面,皇上就是一个心怀万民,惦记着每一个百姓过的好不好的圣人。

但是朱见注很清楚,这位伯爷爷实际上是一个心狠手辣之辈,根本没有家族亲情。

可是,只有朝廷能在喇叭里面说话,只有朝廷播什么,他们听什么。他就是想要表达自己的意愿,也做不到。

眼看着汉王府维护了几十年的民心就这么一点点被朝廷拉拢了过去,朱见注什么也做不了。

他原本还在等朝廷换装,他知道,现在的连发枪的威力远远超过了汉王府境内士兵的燧发枪。

可是现在,连发枪一直没有换装,广播每日却响个不停。

在这样下去,汉王府的统治,会被一点点瓦解。百姓只会念叨朝廷的好,皇上的好,至于汉王府做了什么,付出了多少,有谁记得?

他想要振兴汉王府,想要告诉世人,他们汉王府一点也不比当初的太子差。如果不是太宗出尔反尔,立了朱高炽为太子,这如今的天下,应该是汉王府的。

但是现在看来,距离这个目标似乎越来越远了。

他知道解云是来干什么,还不是见汉王府这些年日子好过,过来打秋风。

这些奸臣们,只要有银子,一切都好,要是不把银子塞足了,回去了还不知道要搬弄多少是非。

这恐怕也是那位伯爷爷的意思,他用各种手段来削弱强藩,还不是怕江山不稳。

“王爷,特使已经下船了,我们该去迎接了。”

朱见注收回了思绪,看见码头上已经被一批红衣京卫占据了各处要道,嘴角不自觉冷笑了一下。“看来这位大学士,也是贪生怕死之辈。我汉州府这些年驰骋西洲,什么时候出国事了!”

王府长史韩琮笑道:“这些个大臣在富贵窝里待惯了,总以为西洲就是蛮夷之地。”

朱见注的笑容淡了下来,叹道:“相比之下,我西洲还真是蛮夷之地啊!”

他永远也不会忘记,十五岁那年,他随着祖父一同进京面圣。第一次回到大明,见识到大明中洲的繁华的震撼。

那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那摩肩擦踵的人群,那奔腾的火车,那繁华的街市,无一不让他目瞪口呆。

他从小生活在汉州城,而汉州城这个汉州府最大的城市,才三十万人。

整个汉州府,超过四百万平方公里,总共才三百万汉人,还没有一个应天府的人多。

即便是加上这里的昆仑奴,整个西洲也不到一千万人,还没有一个浙江布政司的人口多。

他从小在草原上长大,哪里见过如此繁荣的景象。他问祖父,他们为什么不生活在应天府,当时的祖父只是痛苦地叹了口气。

他不敢追问,后来,他自己寻找答案,他也找到了答案。

原本的皇上应该是他的曾祖,只是这位皇上抢夺了曾祖的皇位,他们只能被打发到野蛮的西洲,与昆仑奴为伴。

大明的百姓享受着荣华富贵,他这个王爷却要靠杀昆仑奴,阉割他们贩卖才能换钱。

西洲有无数的矿产,但是这些矿产还要上缴给朝廷,他们王府只能得到不足五成。

这一切太不公平了!

他也想生活在繁华的应天府,住在犹如一座城市的皇宫里,享受着那里的幸福生活。

当然,这个梦想他谁也不敢说。不要说做这样的梦,就是对朝廷阳奉阴违,也都要做的小心翼翼,不敢让人抓住把柄。

码头上,解云见到了今年才二十五岁的汉王朱见注。

从外表上来看,这位王爷也是一位马上将军,身强力壮。但是,他行事沉稳有度,心思阴沉,让解云忍不住想起了多年前见过的赵王朱高燧。

这位王爷可也不是个泛泛之辈啊!

朱见注哪怕是亲王,也要先拜见身为皇上特使的解云。

解云不敢受全礼,然后又以臣子身份,拜见汉王。

双方笑容满面,言谈举止亲密,仿佛是多年未见的好友。

等双方的随从见礼完毕,朱见注热情邀请解云落脚王府别院。解云婉拒了许久,才让朱见注打消了这个主意,住进了王府不远的内务府衙门。

解云这次来是要跟朱见注打擂台的,如何能住到王府别院去。别的不说,伺候的人都是汉王的人,跟属下说句话都要担心有人旁听了。

坐进了汽车,朱见注脸上的笑容淡去,叹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解学士坚持不肯住进别院,怕是这次来意不善。”

“不用提醒本王也知道,只是不知道我的这位伯爷爷,这次到底还要不要脸面了。”

韩琮道:“要不要老臣派人去一趟晋王府……”

“不用了,朱钟铉其人胆小如鼠,不可同谋也。不过,给他发一封电报也是应该的,除了他,还有其他的南洲那边的十二家旁系亲王府,都发一封电报去。就说本王惴惴不安,欲自请闭府,今后这奴隶贸易,也该停了。”

想了想,朱见注觉得不妥,又说:“先不必如此说,就说我汉王府如今人力缺乏,欲请各家王府增派一些旁系和亲卫来西洲筹谋开矿。”

他怕自己说自请闭府,要是朝廷直接顺坡下驴,他就坐蜡了。

现在请各家王府派人来西洲开矿,进可攻退可守,他就不信伯爷爷一点脸面不要来对付他这个孙子辈。

内务府衙门的一个后院,早已经被整理的干干净净。

解云与其他随从一同住了进来,脸都没洗,就忙着接见外交部,通政司,内务府,咨情司,布政司,按察司的各级官员。

这一忙,就到了正午,由汉州布政司孙经纬主持,各级官员汇聚一堂,为解云接风。

因为是中午,晚上解云还要应邀参加汉王府的接待晚宴,所以众人都没有喝酒,酒席上难免就有些寡淡。

从酒楼回到了小院,解云才算是松了一口气,感到了一丝疲惫。

这次来西洲,在事情没有点破之前,他不敢相信在西洲的任何人。

许多官员都在西洲任职多年,谁也不知道他们与汉王之间有无勾结,所以不宜打草惊蛇。

能让他放心的,就只有他带来的人,还有先期被他安排过来的那些人。

“解学士,午后不先见见各级官员吗?”

“暂时不见,就说我旅途疲惫,要先休息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