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8章 官道的发展(第2/2页)

官道马路要求宽度达到15米以上,官道大路要求宽度达到10米以上,而其他的县乡道路也要求达到5米以上。

而为了修建这些道路,交通部下辖的官道司一共设立了七大官道工程局,本土有东北官道工程局、西北官道工程局、中原官道工程局、江南官道工程局、华南官道工程局以及西南官道工程局一共六个国内的工程局,另外在爪哇岛上的椰城(巴达维亚)又设立了一处海外官道工程局,负责所辖范围内的官道规划、建设和总体维护运营。单单这七大官道工程局,人数便接近3万人。

而其他的各省、府、县都设有不同级别的官道工程局,用于修建各级官道。即便是一个小县,也有常设几十号人、特殊时候上百号人的官道工程局,专门修建当地的官道以及对已经通行投用的官道进行养护。当然,这些资金,有四分之一是朝廷和省府拨付,有四分之一是由县财政直接列支,而另外的一半多,则主要靠本地的乡绅、商贾等进行捐助。

整个帝国的各省官道工程局的正式修路工人便达到了超过12万人,而其他的以各乡镇就近招募或者服役的临时民工更是随时可以召集上百万之巨。

到目前为止,整个帝国,除了海外后来并入的领土以及西疆、东北和蒙古、西伯利亚等地之外,其余的各省省城、府城都已经有官道联通,而中原、江南和华南一带发展较快的地方,甚至连每个县城、重要的乡镇都已经修通了官道。

除此之外,一些重要的工厂、矿产也开始自行修建官道,用以货物的运出。

根据交通部的统计,这些年来,整个帝国为修建各级官道,光朝廷和各级地方官府的财税支出,就达到了7.5亿圣元之巨,而若是加上各地乡绅的捐献等,恐怕早就超过10亿圣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