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北伐序幕:傅友德的徐州保卫战(第4/4页)

其次,作战目的就是抢劫,一切遇到的财物、食品都是见者归己,当然,必须拿出一部分上缴长官,这是“军纪”所规定的。

所以,李二将军不怕战事旷乎日久,大不了多出动些小分队抢劫就是了。

只可惜,傅友德也清楚蒙古人的这点“优势”,提前就采取了坚壁清野措施,李二的部队四下搜罗不见成效,有点急眼了!

于是,部队“化整为零”,四下出击,坚决找出老百姓藏匿的粮食来!

这些,都在傅友德预料之中,就等你官兵扮强盗呢。

傅友德将步骑三千趁夜装船(有史料记载为两千,不过这都无关紧要了)悄悄顺河开到了元军侧后吕梁,遂弃舟登岸,开始了对蒙古零散劫匪的清剿。

人多欺负人少?李二气愤了!随即派出了自己的副将(裨将)韩乙带兵保护自己士兵的筹粮行动,谁知傅友德等的就是这个战机,傅友德手持长槊跃马出击,这韩乙裨将还没弄明白发生了啥事儿就被傅友德一击中的坠马,残部随即败去。

其实,这些都是手段,傅友德的目标是李二,先示弱使其骄兵分散,再伏击挫其锐气,根本目的是激怒李二大军来到坚城之下。那时,按照一般规律,李二将军就应该不顾一切开始攻城了。

部队吃了亏,李二如何能咽下这口恶气?即率大军来到徐州城下,不用说,也精心准备了必要的攻城器械。

徐州不远在望,李二大跌眼镜,傅友德竟然把一些步卒摆在了城外,阵势倒也像模像样,可是,哪有舍高城之地利出城野战的道理?这不是不顾士兵性命送己入虎口么?

这下攻城器具成了累赘,没关系,那就在城外决胜吧!

更令李二吃惊的事情出现了:傅友德就在阵中!当李二亲率铁骑突击吴军阵型之时,傅友德的步兵竟然来了个全体卧倒,但手中的长枪却依旧林立,这下,蒙古铁骑立时成了马踏一片枪林!

不管是谁,遇到这种战势必然要犹豫片刻:是不顾伤亡冲上去?还是随机应变撤下来?

就在李二踌躇不安之际,徐州城头的战鼓大作!一瞬间所有长枪兵都站直了身体,那一片枪林随着鼓声迎面扑向了蒙古铁骑前锋——这铁骑也就是个形容词,谁家的马肚皮当真是铁的?没说的,调转马头走人吧!

这下形势立刻大变,蒙古人啥都顾不得了,战马撞战马,骑士碰骑士,一时人仰马翻自相践踏,仗是没法打了!

要命的还有:北面不远就是大河,马快却不能泅渡,那也得跳呀!总比让长枪给串下来好些,据史载:“李二众大溃,溺死无算。”

倒霉——或许是幸运的李二没能跳河逃生或说是自杀,被傅友德生擒于马上,陪他一起做俘虏的还有蒙古将士二百余人,战马五百余匹,傅友德就此一举摧毁了蒙古大军,徐州遂安。

由于徐州保卫战与吴军北伐发生在当年,此战可以说是北伐整个战争行动的前哨战。据史载:傅友德因此战被擢升为江淮行省参知政事。

13

徐州就此安全了,成了吴军北伐出击的基地,傅友德则不但因战功得到升迁,还得到了朱元璋发兵前的亲口嘉奖勉励:“此行你该更为努力啊!昔日汉高祖与项羽争夺天下,大将彭越在山东立了盖世功勋,今天我们也是先战山东,就看你的了!”

从朱元璋口中将傅友德比作汉将彭越,这应该是对傅友德最高褒奖了!——只可惜,当时的傅友德没有仔细琢磨一下:汉时那位彭越的最后结局是啥光景?被汉高祖找茬灭了全族,本人被剁成肉酱了呀!

对比彭越的结局,傅友德的归宿还算是不赖。傅友德的两个儿子犯了点事儿,老朱皇帝说气话让傅友德献上两个儿子的脑袋,傅友德气怒之下,当真转身就走,片刻提了儿子头颅扔在了皇帝脚下,朱元璋一时也觉惨然,责备:“你怎么能忍心啊?”傅友德冷冷一笑:“你不过想要我父子的头颅罢了!”说罢拔剑照自己的脖子就是一下!

朱元璋自然更加生气。随即下令将傅家所有男女全部发配到了辽东、云南。

这是明朝建立之后的后话,北伐时的傅友德还是备受重用的,不但是对傅友德,前文说过,对常遇春,朱元璋也是亲口责备他过于喜好亲自上阵,对北伐主帅徐达,朱元璋更是嘱咐了再嘱咐:“你的任务是主持中军,鞭策诸将,运筹决胜,万万不可轻动!”

最后索性声明:“古云:‘将在军,君不御者胜’,汝等其识之。”——将军帅大军出征,做君主的不予干涉才是制胜法宝!你们明白我说的是什么意思了么?——大军就交给你徐达了,我绝对不再干涉你的军事指挥。

首次北伐,吴军这等将帅一心!对比元朝君臣的勾心斗角,焉能不胜?

北伐大军出发了!

临行之际,朱元璋嘱咐出征将士:“这次出征不是单纯攻城略地,是出兵平定胡虏带来的祸乱,目的是使百姓得以安定!我大军所过之处或攻下城池,不得乱杀人,不要抢民财,不能毁坏民居,不准破坏农具,更不要宰杀耕牛、掠人子女,若大军遇到民间遗弃的孤幼,他们父母亲戚前来认领,就要归还人家。这是积阴德的好事,大家一定要做好。”

大家品味一下,是不是有点人民子弟兵的味道?

其实,在任何时代,民心即军心,一支失去了人民支持的部队,不论多么强大,哪怕把八百万壮丁都武装到牙齿,也还是逃不过覆灭的命运!做统帅的一旦军事失利就喜好把责任推给部下,实际上,那胜负的源头在于你能否顺应民心。

这次大军出动基本是沿京杭大运河步步推进。战争的下一步也是这种思路,收伏山东之后,主力顺黄河西进。再下一步?还是不离河道。理由如前文所述:就是为了保证部队后勤供应。

北伐大军的第一站:沂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