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帅才李文忠:不动如山,动如脱兔(第3/4页)

“别操心了,自有明军通知我们。”

部下人人狐疑不定:莫非平章大人有什么奇计妙策不成?如此绝境,如此气定神闲,真正高人中的高高人!

竹贞大人的确高人,神仙般猜透了李文忠的用意,果然不出竹贞所料,从左侧山梁射下一支响箭,不一会一名元兵送上书信一封,上面寥寥几字:“大同一别,思君甚切,今君虽入死地,又何须必死?大明左副将军文忠,置美酒羔羊等待将军回书也。”

没有什么犹豫,竹贞吩咐亲兵立即备马:“本平章亲自前去同南蛮谈判,尔等约束将士安静勿躁,静等回音。”

山谷长得很,竹贞一去竟然半天才来回音,却是站在山梁上向部下传令:“为全军将士生计着想,本平章决定忍辱负重,归降天命圣主,孩子们放下兵器吧!”

这还有啥说的?双方将士们终于没有流血就结束了战事。

李文忠军帐之内还当真准备了烤羊羔外加烧刀子烈酒,李文忠亲自把盏为竹贞压惊,酒宴正酣,文忠举杯谦恭问计于竹贞:“晚辈曾闻太尉蛮子骁勇善战,部下三万铁骑均为死士,前辈不妨教我破彼之策。”

竹贞沉吟片刻,长叹一声:“某知天命不可违,逮逢圣主,已是万幸,安敢不尽微功?有一计在此,供将军斟酌。”

“愿闻其详。”

“某今晨曾派人送信于太尉蛮子,请他准备我大军扎营之地,贵军若能打我军旗号,蛮子必然大开山门迎接,那时……惭愧呀!”

李文忠立即肃然起身,深深一躬:“将军深明大义,晚辈代万千生灵向将军致谢,此大功小将必当上奏皇上,求加封赏将军。”

竹贞慌忙起身回礼,一再解释:“不求封赏,不求封赏……在下只是深知,我军所带粮草仅够十日支用,想必左副将军所携带也不会太多,不拿下白驼山便无法进军上都,上都不克,我军食从何来?为全军将士生计着想而已。”

一场压惊小酒之间,白驼山蛮子太尉的命运也就在酒桌上被敲定了。

104

白驼山位于察罕脑儿西北六十余里,两座主峰几乎拔地而起,远远看去,形似马鞍,所以当地人也称呼为“鞍子山”,但由于整座大山海拔都高于周边,一年中将近六个月山头积雪,两座主峰加上山脉,恰似一头卧着的白骆驼,因此又称作:“白驼山”。

后世许多史家以及古代地理学家,都没少考证了白驼山大战的具体位置,皆因为史料简略或记载相互矛盾而争论不休,至今没有定论,实际上只要仔细研究一下察罕脑儿战事与白驼山战事爆发得时间,即能确定:鞍子山即史书中所说的白驼山。

其实《读史方舆纪要》中有明确记载:

白海子在(开平)卫西南,大青山之北。亦曰长水海子。夷人因其四望白沙,呼为插汉恼儿。插汉(察汗),译言“白”。恼儿,译言“海子”。相近有苦水海子。又西即骆驼山也。明初,李文忠自万全出师,北至察罕恼儿地,进败元兵于白海子之骆驼山。即此。

太尉蛮子率部驻守白驼山之后,立即竭尽心力将白驼山加工成了一座天然堡垒,两座主峰中间唯有一条入山道路,但一路都是陡峭爬坡山道,仅仅能容双马并骑,两侧修筑了无数掩体,掩体都是松木盖顶外加数尺黄土,火铳轰不透,火箭射不穿,而掩体内的人却可以射箭、滚石、丢檑木,一座掩体即可封死一条山道!

不是说有什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处吗?白驼山是一夫当关地势,万夫据险把守!

不是说元军只会放马野战不善坐地防守吗?让南蛮子们来白驼山试试!

至于封锁山道,困死守军?更不可能,白驼山有的是山泉,山间有的是良田草场,马能放牧。牛能下犊,光是满山野味就能供应万余大军长年消耗,更不用说蛮子太尉还从开平运来大量粮草,所有的粮仓都满满的,所有的草垛都高高的,马不愁越冬,人不愁肉吃!耗他个一年半载不在话下。

所以,蛮子太尉在得到竹贞通报前来投奔之后,一点也没有感觉所部是来蹭吃蹭喝的意思,反而大大兴奋:如此白驼山守军实力将大大增强,随时都能下山捞一把,五万铁骑一旦出动,切断南蛮的后路那是一点问题没有,南蛮还敢向上都进犯吗?

上都稳,即新都(应昌)安,这不就是大元安危在于太尉一人?最起码在于一座铁打的白驼山!

什么叫擎天白玉柱?什么叫跨海紫金梁?俺蛮子太尉是也!

蛮子太尉兴奋之下,下令全军出动列队于山间一个绝大草场,友军到来必然要大大欢迎,还要让竹贞所部领教一下白驼山军威,欢迎仪式过后,本太尉要大摆筵席,欢迎竹贞平章主动“增援”白驼山。

一个千户来报:竹贞大军已到山下,请示太尉是否容他们列队进山门?蛮子本待下山迎接,站起身时又坐下了:不能养成这竹贞做客的习惯,既然来投奔,那就是麾下部属,焉有主帅迎接下属的道理?

将令传下:除警戒哨位之外,全军按照检阅场面列队于中军帐前草场;着竹贞所部也照此列队进入,本太尉要现场检阅竹贞平章所部军威。

蛮子于军帐之中留心观看,果然:那竹贞所部毕竟比不得本太尉麾下精兵,行军队列拖拖拉拉,竟然不知道进入草场之后必须肃穆列队,反而东一股西一股净往边上凑,将士们都是大老爷们儿,莫非害羞不成?

这种部队,不下力气整顿哪里会有战力?蛮子正叹息之间,却见竹贞被前呼后拥走向了中军大帐,无理!亲兵卫队如何能擅自带入中军大帐?

蛮子正待出口训斥,却见那帮“亲兵”竟然直冲中军而来,幸赖守卫中军大帐的护卫们还不含糊,立即拔刀阻击拼命,就此,明军巧攻白驼山的战事正式开场!

不过,眨眼之间已经成了围捕元军主帅蛮子太尉的贴身肉搏战,蛮子的亲兵护卫再怎么强悍善战也终属猝不及防,拼掉一个少一个,而明军却是越聚越多,一座中军大帐是守不住的。

蛮子太尉更明白这点,眼见中军大帐外等待检阅的将士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明军包围分割,士兵们手中只有长短兵器,并无强弓骑弩之类随身,这下成了明军只要保持距离,便能无伤亡杀伤元兵!这种情形,别说指望他们前来解救主帅,自顾也不可能了。

太尉蛮子半生于沙场厮混,判断战局还是比较准确的:大势已去,抓紧走人吧!

明军毕竟是打到了人家“大院”里面,地理环境不可能熟悉超过蛮子太尉,因而蛮子太尉得以率少部将士冲下了白驼山,身边的主要将领也就仅剩了一个平章沙不丁朵耳只八刺——沙不丁是姓,与名字加在一起确实显得长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