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这玩意儿,不靠谱!(第2/2页)

好心痛,怪就怪戴宗同学没有生在好时代。如果生在新时代,即便没有去欧美公费考察的机会,还不能去首都搞搞公费旅游吗?可惜,大宋官僚系统没有这些项目,一旦蔡九知府较真,戴宗所有保全自身的手段,终究是一个“流水落花春去也”。

即便他谁也不鸟,逃到江湖之上,一样是凶多吉少,因为不但官府那里他犯了渎职罪,江湖那里,他还犯了不够意思罪。

怎么办?

高风险,往往有高回报。给蔡九知府传假信尽管风险很大,但回报也不小,一旦对宋江有救命之恩,日后自己走投无路,浪迹江湖,那都是响当当的“道德资本”。

戴宗,你拼了吧!(分析到这里,急的我都恨不得去梁山旅游区鼓励鼓励戴宗了。)

但戴宗不能着急,考虑到飞腿的威力,他得算好时间差。在知府面前,戴宗顺利过关之后,还获得了二十五两银子的赏钱。蔡九知府喜不自胜(因为傻),戴宗同学胆战心惊(因为奸),他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的一小步。

果然,黄文炳同学详细了解了戴宗的汇报过程和书信内容之后,向蔡九知府发出了掷地有声的质疑:“方今天下盛行苏,黄,米,蔡,四家字体,谁不习学得些?只是这个图书是令尊恩相做翰林学士时使出来,法帖文字上,多有人曾见。如今升专太师丞相,如何肯把翰林图书使出来?更兼亦是父寄书与子,须不当用讳字图书。令尊太师恩相是个识穷天下高明远见的人,安肯造次错用?相公不信小生之言,可细细盘问下书人,曾见府里谁来。若说不对,便是假书。”

蔡九知府虽然智商不够,但喜欢接受批评与自我批评,黄文炳的一番话让他茅塞顿开。于是,他立刻派人把戴宗叫回来,并细细追问戴宗去太师府一日游的经过。戴宗同学毫不含糊,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告诉蔡九知府,是天黑的时候去的,所以从哪个门进,从哪个门出都不清楚,尽管他知道知府关心的是接待他的人是老是少,但戴宗对此毫不理会,而是反问知府:“那人是不是长了胡子呢?”

就这样,一个严肃的审讯变成了一个学术性研究。其实这种转变在中华大地早已见怪不惊。话说某楼倒掉,就被专家解释成一个地理运动学问题,可谓与戴宗同学有异曲同工之妙,让人不禁连发感慨:由古及今,真理为什么总是一脉相承!

戴宗其人,值得多费笔墨,他虽然是宋江日后的死党,不是因为信念,也不是因为感情,仅仅是出于利益格局。在脸厚心黑加胆小这门过硬的学问上,戴宗不比任何人次,这是宋江欣赏他的一个因素。

好了,江州问题就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