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谋、阳谋必不可少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一个义字,让宋江在江湖上,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他出手阔绰也好,救人危难也好,到底是因为义,还是因为不义?

看一个人,不仅仅要看一个人遵守的道德规范,我们要穷本溯源,看他在追求什么?一个人的追求,最终决定了这个人的出牌方式。

宋江出手阔绰也好,救人危难也好,不是因为他有一副菩萨心肠,而是他想收买人心,为其所用,日后东风一遇,就可化龙而起。

为报宋江当年的通风报信之恩,晁盖千里迢迢,带领梁山骨干力量,到江州血洗法场。这个恩情,和宋江当年救晁盖相比,强之百倍。以晁盖的实力,即便宋江不报信,朱、雷二都头难道不懂得送晁盖人情?

应该说,到了现在这一步,感恩戴德的应该是宋江,而不是晁盖。可是,这不符合宋江的性格逻辑。

穆家庄此时灯红酒绿,各位英雄救驾有功,推杯换盏,喝的正兴时,只见刚从虎口脱险的宋江突然站起身形,发表了如下可耻的言论:

小人宋江,若无众好汉相救时,和戴院长皆死于非命。今日之恩,深于沧海,如何报答得众位!只恨黄文炳那厮,搜根剔齿,几番唆毒要害我们,这冤雠如何不报!怎地启请众位好汉,再作个天大人情,去打了无为军,杀得黄文炳那,也与宋江消了这口无穷之恨,那时回去,如何?

注意:宋江的发言对象是大家,而不是晁盖。没有晁盖带领梁山人马,宋江必成官府刽子手的刀下之鬼。去江州劫法场,是真正的虎口拔牙,晁盖为了宋江,已经拼了老本。何况,晁盖贵为梁山之主,无论是从个人感情,还是从江湖威望,宋江若想重新杀回江州,他都应该跟晁盖先商量商量。

何况,为了发泄一己之恨,让数百名兄弟再入龙潭虎穴,出生入死,这种行为,对宋江来说是义气,对这些兄弟来说,可真的很不义气。晁盖不是宋江一个人的大哥,还是手下很多兄弟的大哥,这个险,他不能冒!

对宋江的这番愿景,晁盖站在全体绿林集团成员的利益立场,发表了义正词严的抗议:

我们众人偷营劫寨,只可使一遍,如何再行得?似此奸贼已有堤备,不若且回山寨去,聚起大队人马,一发和学究,公孙二先生并林冲,秦明,都来报仇,也未为晚。

晁盖这番话,合情合理,而且用未来的许诺,给足了宋江的面子。晁盖的意思,不是不给你宋江报仇,是现在没必要冒险。事情到了这一步,宋江该让步了吧?

会让步就不是宋江了,明明是一个不合理的要求,但宋江绝不放弃自己报仇的追求,于是他把自己的请求转换成要求——只是趁这个机会,便好下手,不要等他做了准备。

这个机会为什么好呢,宋江拿出了两个论据:

第一,山遥路远;

第二,江州必然申开明文,各处谨守,不要痴想。

在场的各位好汉,除了李逵,可能都知道这个要求太过分,而这两个论据更是站不住脚,山遥路远是事实,可大家这么老远来救你,你忍心让大家为了你泄泄私愤,再次往钢丝上走?何况事发之后,官府早已如惊弓之鸟,现在的防备是严密,还是懈怠,还用明说吗?

但是,谁去捅破这个窗户纸呢?如果说不给宋江报仇出气,大家面子上过不去。说给宋江报仇,又显得自己思想觉悟太鹤立鸡群了。怎么办?

没事,宋江有好兄弟,早就想让宋江当老大的花荣跳了出来,告诉大家:“宋江大哥说得有道理。”

所谓的道理,有时候就如同花荣这个夹带私货的支持一样,不需要理性分析,只考察人气指数。

什么是兄弟,当你错了,依然站在你的立场上的,就是兄弟。什么是道理,当你错了,依然有人支持你的,就是道理。

花荣的话如暗夜里的明灯,为大家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支持宋江!

可以想象,晁盖当时的脸色是多么的难堪,老大当到这个份儿上,是应该反思反思了。

但花荣熟视无睹,把宋江的要求迅速转化为实施报仇计划的具体行动方案:

只是无人识得路径,不知他地理如何。先得个人去那里城中探听虚实,也要看无为军出没的路径去处,就要认黄文炳那贼的住处了,然后方好下手。

事已至此,晁盖只能“无可奈何花落去”了。晁盖的支持率在这一刻迅速下降,宋江的人气指数则迅速飙升。

宋江这么做,可不仅仅是为了杀一个黄文炳吧?

梁山越来越近了,作为一个优秀的基层高级政工师,宋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马不停蹄地对晁盖进行引导。但他可能不知道,晁盖是一个接受能力很强的人,他不但笑纳了宋江对梁山的发展规划,还有更进一步的举动:让位!

梁山聚义厅前,众好汉神情凝重,是打劫这个神圣的使命,让他们从五湖四海走到了一起。现在,大家要在聚义厅前庄严地宣誓:为梁山的打劫事业奋斗终生。

宣誓完毕,看着下面作风严谨、工作踏实、体健貌歪的各路好汉,晁盖那种唯才是举的责任感油然而起。他认为,如果不是当年宋江给他报信,让他赶紧亡命天涯,梁山肯定不会有今天这样的规模——“当初若不是贤弟担那血海般干系救得我等七人性命上山,如何有今日之众?”

面对晁盖的热情相邀,宋江充分发挥了拒绝诱惑,步步为营的战略思想,以坚持真理的精神,有理有据地对晁盖的提议进行了反驳,几次交锋之后,迫不得已的宋江只有拿出铁的事实,让晁盖放弃让位的想法。

这个证据太神奇了,我们看看:

“仁兄,论年齿,兄长也大十岁。宋江若坐了,岂不自羞?”

语言真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它不但可以隐藏着理性的逻辑,还可以饱含着各种复杂的感情。这样,事实就可以隐藏在语言中。这句话听起来多么婉转动听,多么友善和气,但事实是残酷的。我们若将这句话中宋江拒绝当老大的感情色彩剥离,去看一个没有被加工的事实:那就是晁盖比宋江大十岁,所以宋江不当梁山寨主。

这个证据足以让晁盖暴跳如雷,但晁盖不但没有生气,还继续就让位问题和宋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由于宋江坚持拒绝这一邀请,晁盖只能作罢,并因此更加热爱宋江这样一个不好权势的好兄弟。

就这样,晁盖继续在梁山领导人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宋江成为梁山的二号人物,吴用和公孙胜两个知识分子分别成为梁山的三、四号人物。

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分清敌我,内部斗争的首要问题是分清亲疏远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