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功,讲机遇,也讲技术(第2/3页)

此外,他也确实如他的绰号所言,有拼命三郎的特征:碰到事,敢玩命。

不过,他不是为了玩命而玩命,而是为了发展而玩命。

《血酬定律》的作者吴思先生认为:所谓血酬,即流血拼命所得的酬报,体现着生命与生存资源的交换关系。从晚清到民国,吃这碗饭的人比产业工人多得多。血酬的价值,取决于所拼抢的东西,这就是“血酬定律”。

这个世界,有极少数人,玩命是为了道义,但绝大多数人,玩命是为了赚钱。

宋江派石秀下山,就是让石秀玩命的。

从石秀的立场出发,这个买卖风险超大,但回报也不小:其一,这是梁山现在实权派宋江交给他的任务,完成得好,自然获得宋江的认可;其二,在石秀的眼里,宋江挖卢俊义上山,就是想解决政治遗嘱给宋江带来的危机,卢俊义日后至少会在梁山混个“二把手”,救“二把手”一命,虽然千难万险,但值。

不过,让他来干这个活,也是有原因的:谁让你背着一个“拼命三郎”的牌子上山呢?既然你这么敢拼命,就玩一把吧。

第二天,石秀不负宋江所望,一个人到大名府,跟梁中书的人马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肉搏战。

应该说,在梁中书周围工作的这些干部,都是个顶个的酒囊饭袋,他们衣食无忧,不想跟石秀在玩命领域开展竞争,尤其对梁山这样大规模的玩命组织,有着强烈的恐惧心理。

石秀充分地利用了这些大宋干部的心理特征,所以,当他出现的时候,首先不是用拳头,而是用嗓子:“梁山泊好汉全伙在此!”

一听此言,刽子手蔡福、蔡庆高兴了,辛辛苦苦地伺候卢俊义这么多天,总算有机会放卢俊义一马了。于是他们两个撇了卢员外,扯了绳索就走。

这个“扯”字用得好,说明他们两个把绑着的卢员外,变成了自由活动的卢员外。

石秀还是没有用手,而是双脚离地,从楼上飞身而落,手举钢刀,杀人似砍瓜切菜,短时间就解决了十几个大宋干部,然后一只手拖住卢俊义,投南便走。

梁中书一听梁山有人劫法场,立刻调集了大股部队,分进合击,很快就包围了石秀和卢俊义。

石秀被抓之后,并不是沉默的大多数,他扯开嗓子,当着众多大宋干部的面,对梁中书破口大骂:

“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我听着哥哥将令:早晚便引军来打城子,踏为平地,把你砍为三截!先教老爷来和你们说知!”

很多人听了,都吓傻了,包括主审官梁中书先生。梁中书心中确实十分忐忑,沉吟半天,也没有对石秀的话进行有理有据的反驳。相反,他告诉蔡福、蔡庆,一定要伺候好这两个犯罪嫌疑人,坚决避免他们两个自杀。

这哥儿俩心说,大人你太配合我们了。

梁中书这样安排是有道理的,毕竟,这两个胆小鬼不敢折磨卢俊义。当然,蔡福、蔡庆兄弟撒腿逃跑的精神,不是大名府的个别现象,他们实际上很有代表性。但“梁山这帮人不要命”的特征,梁中书已经从石秀这里领教过了。梁中书觉得,自己手下这帮人,都是遇强则弱,遇弱则强,所以他必须考虑这样一个问题,万一梁山发兵,如何是好?

正发愁呢,他接到了几十封梁山发来的恐吓信,内容如下:

梁山泊义士宋江,仰示大名府官吏:员外卢俊义者,天下豪杰之士,吾今启请上山,一同替天行道,如何妄徇奸贿,屈害善良!吾令石秀先来报知,不期反被擒捉。如是存得二人性命,献出淫妇奸夫,吾无多求;倘若故伤羽翼,屈坏股肱,便当拔寨兴师,同心雪恨!大兵到处,玉石俱焚!剿除奸诈,殄灭愚顽,天地咸扶,鬼神共佑!谈笑而来,鼓舞而去。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安分良民,清慎官吏,切勿惊惶,各安职业。谕众知悉。

这封信里有两个关键词:妄徇奸贿、剿除奸诈。别说是梁中书符合这两个关键词的特征,就是梁中书以下的各级干部,也难找出几个不符合的?从张孔目到蔡家兄弟,都是吃了原告吃被告的主儿。

遵纪守法,杀卢俊义重要,还是让卢俊义取保候审,保住自己的性命重要?当然是后者了。

所以梁中书看完恐吓信,已吓得面如土色,立刻找当地的行政“一把手”:王太守商量怎么办。

有事找王太守——上级,这招叫“找替死鬼”,在官场屡试不爽。

像梁中书这样的官员,遇到责任和困难的时候,首先考虑的不是怎么解决问题,而是怎么推卸责任,他认为,这才是官员的主要业务。

王太守不是不知道这一点,但恐吓信里说得清清楚楚,如果他主张杀了卢俊义和石秀,那不是跟梁山结仇结怨吗?他才不做这样尽职尽责的糊涂蛋呢。所以,他建议梁中书,先保住这两个人的性命,然后向上级通报情况,同时命令自己的兵马,加紧提防。

梁中书完全同意了王太守的想法,他,真的被石秀吓怕了。

石秀法场单身救卢俊义,表现得有勇有谋,如果不是石秀出马,这事也许就干不了这么漂亮了。

宋江为什么选择石秀来完成这个任务呢?

还要从石秀其人说起。

石秀出场,是因为帮助杨雄赶走了几个欺负他的绿林集团人士,杨雄为了报恩,做监狱长的他,和石秀结为兄弟。很快,他和杨雄的丈人开了一个猪肉铺,操刀卖肉。

石秀后来发现,杨雄这个哥们儿靠不住:第一,太软,自己身为大宋干部,还被绿林集团欺负;第二,惧内,娶了一个二婚的老婆,还怕得要死。

如果不是戴宗的出现,石秀也许就这么过下去了,总比自己砍柴度日要好得多。可是,戴宗的出现,给石秀同学燃起了新的希望,他找到下家——去梁山做头领。

石秀发现,潘巧云大嫂有红杏出墙的苗头,他乐了。

潘巧云:梁山著名的出轨女性之一,二婚,容貌靓丽,风姿绰约,爱憎分明。

我这样说,也不是没有理由的。

潘巧云也是一个性情女子,她看上了和尚裴如海之后,就是在石秀面前,也不吝赞美:“晚间你只听他请佛念经,有这般好声音。”

很快,石秀告诉杨雄,要密切注意嫂子的感情状况,结果杨雄跟老婆一说,立刻又站在了老婆的立场上。

杨雄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听老婆一说,石秀不好,就是石秀不好。听石秀一说,老婆不好,就是老婆不好。

了解了杨雄的性格特征后,石秀找到了潘巧云和裴如海的通奸证据,并制造了一起杀人大案——结果了裴如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