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梁山,挥斥方遒(第2/2页)

再次,宋江对人员进行了有效调整。在王伦晁盖时代,大家排序虽然不一样,但地位基本一样,都是兄弟们的大哥。到底谁负责什么,完全没分工,属于盲目无序的工作状态,来了就抢。其实一个组织壮大了,就要提出符合组织资源的目标,而后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安排组织结构,对人员进行明确的分工,才能更好地将一个团队打造出战斗力。

分工还涉及另一个问题,就是能力有大有小,所以宋江对梁山实行了层级管理,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不仅政治地位有差别,而且实际岗位的差别更大。这样分工,不但避免了各路头领不分功劳大小、能力大小,通吃大锅饭的悲剧,也缩小了个人管理的规模。此时,他只要对三十六个人进行集中管理就可以了,剩下的,则交给那三十六人进行管理。

宋江的这些做法,使他不同于一般的草莽英雄,并帮助他避开了江湖聚义内部的组织困境,使梁山在做大之后,既没有分裂,也没有被朝廷干掉,更没有出现自己人与自己人火并。

不过,宋江的这些做法也未尝是完美的,他有很强的局限性。

梁山之所以不能成为一支真正对抗朝廷的力量,既有社会大趋势的原因,也有宋江的个人因素。面对梁山这样一个江湖聚义的组织,他的个人威信和能力不能解决内部派系的纷争,从而让大家都在一个平等的规则下运作。梁山这个组织的纪律,其实是宋江的个人要求,和朝廷相比,他们缺少壮大自己的合理性,很容易人亡政息。

一言以蔽之,宋江这个梁山队伍,缺少组织的纪律性。这些好汉团结在宋江周围,是为了利益,而不是共同的社会理想。由于宋江并没有给好汉们做多少思想工作,大家还是一种短期的利益共同体关系,而不是为了理想走到一起的“同志关系”。只要宋江这个核心人物一出事,短期利益共同体缺少了平衡自己利益格局的权威人物,这个组织就会迅速崩溃。别说跟朝廷对抗,就是招安这个对好汉们实际上比较有利的目标,也会成为泡影。

不过,从招安的角度看,宋江能带着梁山走到这一步,已经非比寻常了。

宋江这个人,的确是封建社会难得的人才,他志存高远,胆气过人,凭借着自己小心翼翼的经营,从一个基层公务员,成长为一个让朝廷不得不考虑的民间组织头领,最后纳入到封建统治集团之中。他的一生,可谓是历尽了千难万险。

他是一个“勇士”,也是一个在理想和现实中不断突围的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