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威廉公爵(第3/3页)

彼时威廉已无心关注其他事情。安茹伯爵已经进军毗邻的曼恩,占领了边境地区的几座城堡。诺曼底和邻邦都受到威胁。法王亨利向来忌惮过于强大的封臣,于是与威廉组建了一支远征军,阻止安茹伯爵继续进军。威廉抵达后,一座毗邻城市的居民做出了糟糕的决定:将兽皮挂上城墙并用棍棒击打,嘴里高唱“皮匠的皮拿去卖”——非常隐晦地讽刺了威廉卑微的出身及其母亲的职业。愤怒的公爵做出了回应:他抓捕了32名战俘,当着全城人的面砍掉他们的手脚。剩下的人很快投降。

整个战争过程短暂,(如果诺曼人的资料确实可信)骑着战马的威廉展示了自己的英勇和驾驭力,连安茹伯爵也深深折服。在一次战役中,这位诺曼底公爵只派出两名孩童潜入城堡放火,便赶走了守军。然而,他的足智多谋最终导致事与愿违。威廉的进军速度令亨利国王感到不安。亨利迅速转变立场,与安茹伯爵结盟,掉转矛头攻击狂妄的公爵。

国王的背叛令局势变得尤为危险,因为巧合的是威廉的两位叔父也同时叛变。所以威廉决定撤军,等待时机。法王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对自己的成功非常自信。亨利将军队一分为二,让他的兄弟带领其中一支进军鲁昂,自己则带另一支清剿乡村地区的守军。但不幸的是,国王的兄弟完全不堪大任。

抵达诺曼底后,他甚至连最初步的夜间准备都停止了。他的军队在小村庄莫尔泰梅(Mortemer)安营扎寨,士兵们放松警惕,饮酒作乐,醉酒后不派任何人站岗守卫便倒头大睡。午夜时分诺曼底军队发起进攻,这支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威廉把战果告诉了亨利:他派一位使臣爬到树上,高声宣布战况,消息传到了亨利的军营。于是亨利谨慎地撤军。没有了法王的支持,叛军土崩瓦解。

如果说有什么改变的话,那便是这次侵略的失败令威廉更加强大。公爵的军队名望大增,震慑了他的封臣,降低了叛乱的可能性,强化了公爵对领地的控制。他在胜利之后对叛徒宽宏大量。两位叛变的叔父遭到流放,但他们都获得了可观的薪俸,数额与公爵之子可以获得的相当。

然而,亨利与威廉的恩怨没有了结。法王之前明显低估了这个危险的年轻人,他需要尽早削弱威廉的威望,以免其变得过于强大。公元1057年,他再次与安茹伯爵结盟,进军诺曼底南部,决心推翻威廉。这一次,所有的盟军整合为一支军队,统一向海岸地区进军。

此时诺曼底已无叛乱之忧,因此威廉的处境要强得多。但他不想拿自己新建立起来的公信力作为赌注,与一支规模更大的军队对抗。他很愿意玩拖延战术,不与法王的军队交锋,直至良机出现。这一策略再次奏效。国王不知道当地的潮汐情况,当他率军穿过一片布满沼泽的河口时,上涨的水位将军队一分为二。威廉发起突袭,令困在水中的盟军一片恐慌,许多士兵溺死在海中。国王和伯爵无能为力,只能在彼岸眼睁睁地看着灾难的发生。

这场失利严重打击了法王的威望,尽管他成功逃离诺曼底,但从此不复往日的荣光。三年后,国王和安茹伯爵相继去世,法兰西的政治局势急剧变化。新国王年仅8岁,安茹伯爵更是死后无嗣。伯爵的两个侄子为了争夺权力发动了内战;狡猾的威廉则尽其所能将事态延续。威廉公爵有生以来第一次远离外部威胁。

此时的诺曼底前所未有地自信。尽管局势动荡,但它比周边邻邦更加富裕,吸引了上层移民纷纷涌入。来自帕维亚(Pavia)的知名教师兰弗朗克带来了年轻的圣安塞尔姆(St. Anselm),推动了迅速遍及法兰西的文学复兴。一个庞大的犹太人群体定居鲁昂,将这里发展成商业中心,奢侈名酒的贸易走向繁荣。收入的增长使贵族受益,他们反过来修建新的修道院和教堂,进一步推广了学术复兴。

威廉正遇上人生中独一无二的重要机遇。30岁出头的他没有内忧外患的挑战,国库充盈,拥有一个自信的公国,似乎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快活而自信的他将目光投向了英吉利海峡对岸的富庶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