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盎格鲁-撒克逊王国(第2/3页)

这次最近的行动打击了戈德温,他的健康状况迅速恶化。在第二年的复活节宫廷活动中,他突然中风,丧失了行动能力,不久便去世了,时年60岁。18

幸运的是,戈德温仍有四个儿子人在英格兰。长子哈罗德迅速继承了父亲的权位。经过他的稳妥处理,宫廷的紧张局势逐渐平息。新伯爵刚刚40岁出头,身材高大,英俊潇洒,更重要的是他太过年轻,不可能牵涉阿尔弗雷德之死。看起来他平易温和,善于缓和众人的情绪。根据一部关于他的生平传记,他“能妥善地容忍矛盾,从不报复”——这一特质在任何时代的权贵身上都很少见。

哈罗德过于低调,不露声色,无法像戈德温那样粗暴地支配国王。相反,他似乎利用自己巨大的领导魅力为爱德华频繁的失态而道歉,安抚那些被冒犯的贵族和邻邦,缓和国王愤怒的情绪,维护他的自尊。按照11世纪的标准,哈罗德具备良好的教育背景。他收藏了一批驯鹰术书籍,可能通晓法语、挪威语、佛兰德斯语、英语和一些拉丁语,在沃尔瑟姆(Waltham)建立并赞助了一所世俗大学。他周游各地,甚至前往罗马朝圣。据当时记载,他“态度过于警惕,一路穿过各种埋伏,奔向目的地”。

由于年事已高,爱德华将日常政务转交哈罗德处理,自己则全心关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修建——这是他统治时期的一项宏大工程。哈罗德掌管国事的地位得到公众的普遍认可。他被称作“subregulus”,意思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人们甚至称他为“Dei Gratia Dux”(承上帝洪恩的公爵),这样的称呼通常只有皇室才能使用。事实证明,他是一位细心的总管,处理外交事务比爱德华更加有力,这主要归功于他的铁腕领导。与国王不同,他也是一位优秀的勇士,愿意在必要的时候准备战斗。他在强大的威尔士边境(Welsh Marches)19初试牛刀,英勇不凡,他的劲敌的首级被当作礼物献给他,以求得和平。然而,和所有贤能统治者一样,他知道暴力的局限性。如果可以,他总是更倾向于不流血的协商。哈罗德用非暴力手段平息了至少三起叛乱;这些都是他外交策略的成果。

到了公元1057年,“忏悔者”爱德华显然不会育有子嗣了。出于个人意愿或是生理缺陷,这位国王从未与戈德温的女儿同房。有人认为,抗拒戈德温的女儿是爱德华反抗他的一个小小尝试,但导致的实际结果是国家要开始寻找王位继承人了。他们发现皇室有一位男性亲属生活在匈牙利,于是派出一个代表团将他接回国。然而,此人抵达英格兰不久便去世,只留下一个5岁的儿子埃德加。显然,这个男孩过于年幼,无法继承王位,但这一危机看似已经避免。爱德华只需要活到埃德加成年即可。

一切看起来都有条不紊,哈罗德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离开英格兰,前往诺曼底。他这么做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贝叶挂毯只显示他不做任何解释便登船离去。随后,诺曼人宣称他来诺曼底,是为了确认威廉是否要求登上王位;但英格兰人则用同样不太可能的一种解释加以辩护:他出海捕鱼,但因海风偏离了航向。但哈罗德可能性更大的动机则是要确认被囚禁在鲁昂的兄弟和侄子是否获释。然而,不管目的是什么,哈罗德的船只被迫登陆邻邦蓬蒂厄(Ponthieu)。他被当地的伯爵俘虏并关进监狱。

威廉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如此幸运。可以说王位的主要竞争对手落入他的手中。公爵迅速要求蓬蒂厄伯爵交出哈罗德,将他护送至鲁昂,盛宴款待。随后,他亲自向哈罗德展示武力,邀请他加入反对邻邦布列塔尼的战争。哈罗德一如往常地展现出自己的才华,演习期间给东道主留下了深刻印象——贝叶挂毯显示他将两名诺曼士兵从危险的流沙中拉出来——但他不能对自己所处的危险境地抱有幻想。尽管吸引了大量关注,但众所周知他只是一个囚徒。刚返回鲁昂,大家就清楚威廉提出什么条件方才释放了哈罗德。

哈罗德被迫宣誓支持威廉登上王位,并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倾尽全力帮助威廉成为英格兰国王。仪式结束后,哈罗德获释。尽管他不得不告别自己的兄弟——二人从此再未见面,至少令他宽慰的是,他见到了侄子,而且威廉同意给其自由。然而,前往英格兰的返程之旅或许并不美好。

抵达英格兰后,他发现另一场危机正在酝酿着。弟弟托斯蒂格被任命为诺森布里亚伯爵,但因治理不善,引起臣民不满。他们闯入托斯蒂格的家中,将所有能搬走的东西全部掠走,将逃跑不及的人全部杀死,并扬言如果他胆敢再来约克,将会面临同样的遭遇。彼时托斯蒂格正陪同国王狩猎,得知消息后彻底惊呆了。爱德华似乎与托斯蒂格关系亲近,这一消息惹怒了生性暴烈的他。国王迅速召集军队,但反响冷淡。显然采取军事行动已经不可能了。由于哈罗德本人认识所有相关人士,包括诺森布里亚的叛军首领,国王派他作为官方使者前往处理叛乱。哈罗德在诺森布里亚陷入两难。叛军首领明确表示绝不同意托斯蒂格返回,如果不将其流放则绝不放下武器。哈罗德要么支持家族,令国家陷入内战,要么背叛兄弟,将其流放。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哈罗德选择了后者。为了国家利益,必须牺牲托斯蒂格,将其流放。国王勃然大怒,疾病第一次发作,几乎丧命,但他也无能为力。托斯蒂格一直没有没有原谅哥哥,他逃往苏格兰20,试图召集军队,入侵诺森布里亚。

英格兰人没有时间考虑这位被贬黜的伯爵,或者担心北方的威胁。“忏悔者”爱德华即将去世,必须要选定一位正式的继承人。公元1065年12月,国家的领导机构——贤人会议召开,与会者绝望地看着国王,听其指教。问题是国家没有一个显而易见的选择。哈罗德是最受欢迎的候选人;十年来他承担了政府治理的重任,显然具备成为贤君的资质,但此人没有王室血统。另一方面,小男孩埃德加血统纯正,但凭良心说大家不能在如此危急的时刻将国家交给一个孩子。诺曼底的威廉当然大声宣称他有继承权,但他的说服力相当弱,而且任何时候诺曼人都是可怕的敌人。贤人会议中无人考虑威廉。

爱德华始终犹豫不决,没有给出任何指导。平安夜那天他再一次发病。尽管经过恢复爱德华得以参加年度庆典,但几天后重病缠身的他无法参加其毕生心血——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封圣典礼。他陷入昏迷,但在1月4日那天清醒了一段时间,并可以开口说话。爱德华拉着哈罗德的手,指定他为继承人,并请求他照顾自己的王后。第二天爱德华与世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