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大风歌(四十三)自信人生(第3/3页)

这个人的自命不凡特别令人惊讶,我不妨再给大家举两个例子,你们看刘邦是怎么样自命不凡的,这个人他把自己看得特别当回事,他这样的,比如说彭城大败以后派人去策反黥布,他想找个人他找不到,他看他身边的人说了一句非常伤人的话,他这样说的,“如彼等者,无足与计天下事”,什么意思啊?你们这帮家伙没一个能够商量天下大事的,把手下人全骂完了。结果有一个人不服气站出来了,你说吧,什么事?我能办,这个人就是随何,后来他带了20个人到九江王黥布那儿策反了黥布,就这一个人不服气。其他那些人被骂的没有一个敢说话,你看刘邦瞅瞅身边的人,竟然说你们这些人没有一个能给我商量天下大事的,自命不凡啊。还有病重之前,就是病重他辞退那个医生的时候他说什么?“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我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剑取天下,是什么原因让我成功?此天命耳,老天让我成功的,这就叫自命不凡。

第二,认知大势,刘邦两次说过同一个意思的一句话,第一次,刘邦被沛县的县令找过来,然后来到以后这个县令又变卦,把他拒之城门之外,刘邦写封信给城里的父老乡亲,这个信里面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这句话是这样说的,“天下苦秦久矣”,就是天下老百姓受秦的祸害的时间太长了,这是第一次说。第二次,他洗脚接见郦食其,郦食其激他他骂郦食其的时候,郦食其不是问他嘛,你是帮秦灭天下诸侯啊,你是帮天下诸侯灭秦啊?他骂郦食其“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这句话他又一次重复天下同苦秦久矣。刘邦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天底下所有的老百姓受秦的祸害时间太长了,所以大家是群起而攻之。整个《史记》中间这个意思的话出现四次,第一个说的人陈涉,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在起兵的时候,曾经对九百庶族说天下苦秦久矣,这是陈涉是第一个认识到的人,这叫先知先觉,所以陈涉敢于起兵,九百个同伴认同,所以九百个同伴跟他一块儿起兵。第二个说话的人武臣,武臣奉陈涉之命带着张耳、陈馀到赵地闹革命,说了这句话,武臣说这个话分量就轻了,武臣是陈涉的手下,武臣说的话其中有一种可能是受陈涉的影响。

这样我们介绍了三个人,陈涉第一,武臣第二,刘邦第三,第四个,韩信被封为齐王以后,项羽派了一个说客去游说韩信,游说韩信的时候也说天下苦秦久矣,这个不算数了,为什么呢?秦早就被灭了,楚汉战争到后期了,韩信被封为齐王了,再去跟韩信说天下苦秦久矣这已经没有意义了,这叫后知后觉。在这个社会大动荡时期,最先认识到这一点的人他会最先参加起义,所以刘邦为什么能够在当时义无反顾地参加反秦,一点也想不到自己会失败,一直充满着强烈的自信,就是因为他是个先知先觉者。这一集我们介绍了他成功的一个方面的原因,就是他的一以贯之的自信,那么刘邦的成功绝不是这一个原因,他应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那么刘邦身上还有哪些因素,能促成这个人最终完成布衣到天子的巨大变化呢?请看下集《魅力四射》,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