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称制之因(第2/2页)

上述记载至少说明了两点:

第一,吕后对与刘邦一块起兵的“诸将”怀有强烈的疑惧心理。

吕后对与刘邦一块起兵的“诸将”疑惧最重,这种疑惧的根据是:与刘邦一块起兵的“诸将”原来与刘邦平起平坐,现在又要让这些与刘邦共同打天下的、年迈的“诸将”来侍奉“少主”,他们的心理肯定不平衡。

应当说,吕后的“理论”并非全无道理,但是,真正握有兵权的异姓王刘邦在世时已经基本诛杀完毕;其他握有兵权的灌婴、周勃、樊哙都是刘邦集团的核心人物,他们不可能背叛刘邦。

第二,吕后主观上杀尽“诸将”和客观上有所顾忌的矛盾心理。吕后与审食其的对话道出了她心中真实的一面——对手握重兵的诸将的疑惧;但是,郦商一番话又使她立即改变不发丧而诛诸将的想法。这暴露了吕后的两难心态:杀,怕反;不杀,也怕反。

但是,此事也反映了吕后的明智,她将功臣派划分为两类。

一是对她来说最具威胁的韩信、彭越、黥布“诸将”;

一是对她威胁不大的萧何、张良、陈平、曹参等文臣。

吕后首先是“借力打力”,利用刘邦对异姓诸侯王的疑惧,重点打击韩信、彭越等异姓诸侯王;能杀一个就杀一个,能多杀一个就多杀一个。

因为,杀韩信,杀彭越,可以得到刘邦的支持;同时,又除掉了她所担心的“诸将”。虽然吕后对其他功臣也不放心,但是,从策略上考虑,吕后还不敢对所有的功臣下手。

吕后与萧何、陈平、张良等文臣关系密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上述诸人都参与了诛杀韩信、彭越等异姓诸侯王的行动。因此,吕后与萧何、陈平、张良功臣的关系还较为密切。

吕后是外戚派的核心人物。

吕后的大哥吕泽功封周吕侯,二哥吕释之功封建成侯,都曾追随刘邦起兵反秦、灭项,屡立战功。妹夫樊哙功封舞阳侯,也是汉初功臣之一。吕氏宗族虽为外戚,但是,吕氏宗族也是汉初的功臣集团。所以,吕后是汉初外戚派天然的核心人物,深得外戚派的鼎力支持。

吕后能够驾驭汉初三派(皇族派、功臣派、外戚派),这是她敢于施行“太后称制”的最重要的原因。

所以,吕后称制,并未受到朝中重臣如陈平、王陵的反对;朝野上下都认同了吕后以太后身份的称制。

高后元年(前187),吕后正式称制,行使皇帝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