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封赏厚重(第2/2页)

随着太平一党的诛服,意味着新的时代来临。

李隆基继任皇帝一年余,一直都在武德殿问政。

这一日终于入主太极宫,年轻的李家三郎自是英姿焕发,雄心万丈,只觉得天下以在掌中,大唐必将乘势而起。

李隆基昨天诛杀了五位宰相,相位空缺,上朝的第一件事就是定宰相,维持大唐的机构运转:郭元振、姚崇、张说、刘幽求等人给提拔为宰相。第二件事也是今日朝会的重头戏:对从龙功臣的封赏。面对朝廷多出来的无数空缺,李隆基昨夜是一夜未眠,为了正是将所有愿意追随他的功臣安排到合适的位子,一方面是帮助他稳固朝纲,另一方面也是奖励他们对自己的帮助。

首功的四王自不用说:不过四王身份特殊,本就是亲王,赏无可赏,将他们的实封食邑提升至了五千。郭元振提升为宰相,进封代国公。魏知古升任侍中,进封梁国公,获赐实封三百户。王琚进户部尚书。眷委特异,参豫大政,封紫微侍郎、赵国公。崔日用权检校雍州长史,加实封通前满四百户,封齐国公。张说征拜为中书令,封燕国公。

一个个从龙功臣得到了封赏,张说之后,满朝文武都竖起了耳朵。

昨日小宴席,裴旻从龙的地位以显而易见,作为年岁最小的从龙功臣,满朝文武都想知道一步登天的他,会爬到什么高度!

兵部主事裴旻,提升为侍御史,进封凉国公。

任命下达,群臣不免大为惊讶,甚至有人大为不平,虽然没有窃窃私语,这么多官员跪坐在那儿,但有人稍有异动,便觉一阵骚然。

都知道裴旻会一步登天,却不想他从一个小小的八品绿豆官,一下子连跳数级,成为从六品的大官,还加封国公,竟是恩宠至此!

但亲自参加政变之人却坦然已对,固然有着羡慕,但在他们看来却是名至实归。

若不是裴旻,右羽林军没有那么轻易制伏,右羽林军不归顺,万骑不可能臣服,没有羽林军、万骑,李隆基拿什么对抗南衙禁军?

何况裴旻还有揪出太平细作,救李隆基性命,以及最先提出强攻南衙的建议。

整个政变,裴旻的功劳都立在关键之处,堪称抵定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