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裴姚斗法,三郎调解(第2/2页)

姚崇显然已经习惯肚子里有食,吃吃喝喝解决问题。边吃边想,半天才道:“今年我大唐各路冲折府,皆有兵源不足的情况。有些地方甚至无法凑足兵马番上,情况愈发严重。必需下定决心,严治土地兼并问题。唯有如此,才能令百姓愿意成为府兵,重现府兵雄风。”

番上是唐朝的一种轮换制度,指的是府兵守卫在京师、各州的轮番执勤任务。在府兵制度下,折冲府的府兵主要任务是宿卫与征行。但是府兵制的败坏,百姓不愿意参加府兵去折冲府报道,府兵偷跑又极为严重,导致需要调动兵马时,无兵可调,需要兵卒承担卫戍工作时,也无兵可用。

唐朝战斗力低下的缘故,皆在于此!

裴旻道:“姚相之言,老成谋国。土地兼并严重,是历朝历代的弊政之一,必需从重应对。但是想要借此解决府兵战斗力低下,百姓对府兵重拾信心,臣却不太看好此举。诚然,府兵制败坏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兼并,只要革除土地兼并,却可恢复府兵制。但土地兼并的革除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三年五年,都未必能够根除。我们可以等,吐蕃、突厥不会给我们这个时间。想要短时间内提升我大唐的军事战斗力,募兵制是唯一之法。唯有将兵卒正规化,才能短时间内提升战斗力。不求开疆扩土,至少不会出现此先之事。”

先前吐蕃入侵,虽然大唐取得最终的胜利,打出了唐朝的威风。但是边军的无力,让吐蕃长驱直入,如无人之境。这般耻辱,明着不说,大伙心底都知道。

听到裴旻这般一说,姚崇心底一沉:他不是不知募兵制的妙处,但是他一直压着募兵制,不让募兵制实行,是因为担心张说。

张说是他的死对头,也是募兵制的主要推行者。

一旦实行募兵制,张说很有可能得到特赦,招回长安,东山再起,那局面不是他所想看到的。

李隆基对姚崇道:“由姚相负责土地兼并一事,再由郭相负责募兵制一事,姚相觉得可好?”

姚崇一听,不是张说,心底大安,颔首道:“臣无异议!”

李隆基也瞧了裴旻一眼,道:“募兵制是静远你提出来的,朕命你兼任兵部主事,协助郭相负责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