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医疗体系升级(第2/2页)

“从今年开始,蒙学生,也面向全国招收,考试方面,也可以更加严格,专业化一些,放心,这两年朝廷的教育体系推进的也很快,今明两年,完成了基础文化教育的蒙童数量,会非常多。”

现在,医学生,也可以做到从三品级别的高位了,倒是让百姓学医的热情高涨了起来,当学儒,并不是成为当官的唯一门路的时候,它在大家心里的地位,自然也就被动摇了。

农学院,也将会在今年开始第一批招生,到时候,报名的人数,只怕不会少。

工学院,商学院,亦会在明后两年开始招生,都会对儒学生,造成冲击,当各个行业的人才,都有上升通道的时候,这个国家,也基本上重新回到了百家争鸣的状态。

既然生员没有问题,那么,就得从内部考虑医学院的教学资源扩大的问题了,这两年,表现比较好,医学水平得到了飞快进步的成年医学生,其实可以考虑让他们任教了,许多人的医学水平,早就超越了医学院成立之初时,那些医学博士的水平,这就是医学整体进步带来的好处,将教师团队每年扩大一倍左右,整个医学教育体系维持下去,问题就不大了。

这些属于公事,稍后可以由医学院的这些博士与朝廷的太医令商量着来办,孙享福只是做一个建议而已。

给尉迟宝林道过喜之后,孙享福就再度冒着风雪,回到了府上,此时,孩子们已经睡下,孙享福却因为有些想念远在长安的妻小,而无心睡眠。

贞观五年的第一天,孙享福觉得应该干点正事,那就写奏折吧!从医疗体系升级,逐渐写到教育体系升级,再写到文化宣传体系升级,直到天色微明的时候,他发现,原来,才短短的两年时间左右,大唐所有的体系,又要再度进行一次升级了。

作为北地的第一高官,从年初二开始,孙府就特别热闹,属下的官员,以及自家产业各个方面的主事之人,都会过来拜年,孙享福倒是好生在府里饮宴了几天。

同样饮宴个不停的,还有李世民,而且,他是在新城内,召集新城的高句丽百姓和降兵饮宴,意在收取民心。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新城内的百姓,食物太过短缺了,如果唐军不接济他们,估计这个冬天过完,会饿死,冻死至少一半以上的人,所以,在孙享福给李世民发奏章的时候,李世民也在向孙享福以及杜如晦,发催粮的命令,拿下高句丽要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养活高句丽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