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都督拜寿(第6/6页)

两人目示对方,双双举盏,一饮而尽。饮尽之后,关平立刻近前,亲自执壶,为二人斟酒。

“请公瑾直言,为何来我荆州。”关羽放下酒杯,沉声问道。

“拜寿。”周瑜沉声应答。

关羽面露不屑,微微一笑,露出根本不信的神情。

周瑜站起身来,双手执盏,高过面首,恭敬地向着关羽,高声道:“晚生周瑜一拜。祝上将军刀劈千军,威震天下;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周瑜说罢,也不看关羽,并举起杯盏,一饮而尽。

关羽目不转睛,凝视周瑜,只微微一笑,细啜一小口,矜持道:“领了。”

周瑜没有应声,又再次举盏过首,恭敬高声道:“晚生周瑜再拜。愿上将军北拒曹操,东和孙权。如此,方能保荆州太平。”

关羽听了,不由得浑身一震,愕然道:“北拒曹操,东和孙权……这话你怎么知道的?”

周瑜微微一笑,平静道:“看来我没有料错!孔明临走时,果然给你留下了守荆州的八字方略。”

关羽沉吟半晌,忽然面色一缓,叹息道:“你猜得不错,孔明确实留下了这道方略。不愧是名闻天下的周公瑾,你方才所料,不但字字无虚,连谨慎矜持的语气,都与孔明一模一样。唉,回头我告诉孔明,你二人比恩爱夫妻还要知心!”

两人再次举盏饮尽杯中酒,待杯盏第三次被关平注满,周瑜又第三次举盏过首,恭敬高声道:“晚生周瑜三拜。请上将军把荆州城归还我东吴。即刻!”

关羽闻言,心中一惊,忙捺住面上的惊诧,目视周瑜,冷冷道:“这‘即刻’二字,好生有趣!”

周瑜却面不改色,用沉郁的语气接着道:“此前,鲁肃三次索要荆州,都被上将军以种种理由推脱。我主大度,一忍再忍,却又被你视为软弱可欺。为何?因为孔明料定了,江东不会为了一座荆州城而坏了孙刘之盟,致使曹操得利。上将军啊,晚生有一言,极想斗胆禀告。”

“讲!”关羽已面有愠色,却仍旧耐住性子道。

“周瑜有好德之心,却无容奸之量!这次索要荆州,乃是最后一次!”周瑜无视关羽怒色,仍大声道。

周瑜语罢,执盏之臂凝滞空中,目光紧逼关羽。似乎那杯盏是把匕首,犹豫是否要立刻往关羽投掷而去。

关羽却无视他的激动,只用两指缓缓拈动花白的须髯,再次冷冷道:“否则呢?”

“否则我们自取!宁肯天崩地裂血漫雄关,荆州也必须归于东吴!”周瑜的话语掷地有声,脸上的神情也随之激昂起伏,整个人似乎变成了一名奔赴沙场的勇士。

关羽的眼睛似乎要冒出火来,胡须一阵乱抖。

“鼠辈!城上有关羽,你取得了荆州吗?”他大声喝问。

“江东有周瑜!只要一息尚存,必取!”周瑜也大声怒怼。

“如何取?”关羽冷笑着,眼中的火苗变成了火焰,似乎要用目光将周瑜燃为灰烬。

“不知道……禀上将军,现在我真的不知道如何才能攻得下这座荆州城。我只知道,终有一天,这座城关上会飘扬我东吴大旗,而这案上会放着一位英雄的头颅,江风吹动他三尺长须。此人头颅虽断,两眼圆睁,千古大错,悔之晚矣!而周瑜长拜于他灵前,洒泪祭酒,痛不可当!痛啊,痛!痛穿千古!”

周瑜长歌当哭,一语尽了,独自昂首饮尽杯中之酒,然后轻轻将那酒盏置于案上,仿佛那就是关羽的头颅,已经被他割下的头颅。

关羽见此情景,不由得勃然大怒。他忽然奋力站起,怒声道:“周瑜你听着,你我今日,便是永诀。待攻城那天,我再让你死于万弩之下!”

周瑜已经恢复了平素的自得,此刻用近乎悠然的语气慷慨道:“云长啊,你可知道,你我无论谁死了,都会大快人心。而最开心者,莫过于曹操啊。”

关羽一怔,不过很快就明白了周瑜此话的含意。他也迅速平复了自己,颔首微微一笑道:“公瑾多虑。你怎么知道,届时最高兴的,不是我家主公呢?别忘了,大汉不姓曹也不姓孙,大汉姓刘!”

一言既了,他也不看周瑜的反应,举起手中的杯盏一饮而尽,而后随手一挥,将周瑜置于案中的酒盏猛地往地上一扫。接着,又将自己手中的酒盏,往案上重重一顿——

“公瑾自重!”关羽皱着眉,对周瑜冷声道。

“云长千秋!”周瑜的眉头微蹙,声音比关羽的更冷。

二人语罢,同时步出亭阁,往相反的方向转身。无论是周瑜身后的吕蒙,还是关羽一旁的关平,都难以置信地盯着对方的背影,从前倾的肩膀与僵硬的步伐看出,双方都在竭力遏制心头的烈火。

骄矜的关羽没有想到,谨慎的周瑜会公然讨要荆州并发出威胁,这对他来说不啻是种侮辱;而周瑜自己呢,他也没有想到拜寿会变成公然讨伐,这是连他自己也没有料到的。事实上,谁又能料到呢,在离开江东怀抱十六年之后,大都督周瑜的首次“巡关”荆州,会以一语不合之后的互相宣战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