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77章 首身离兮心不惩(第2/2页)

“临死前,他对手下死士道,我少时曾入吴事于阖庐,故耻为擒焉,亦不愿使吴人得我首级……于是死士刭而裹之,藏其身而以其头颅匿之。”

“项声。”他看向族人。

“唯!”项声八尺男儿,此刻却哭得涕泪满面。

“你素有勇名,乃项氏百里良驹,可托付大事。我死后,定要割了我的头颅,勿让王翦所得,项燕不想见他这个故人!再想办法乘着夜色,离开战场,回到下相,将我之首级交给吾子、吾孙!”

“再告诉他们!”

项燕看向项声,须发贲张,瞪大眼睛,说出了自己的遗言:

“项燕虽然死了,但只要项氏尚有子孙一息尚存,便要与楚国共存亡!”

“项声知之,吾等定将与楚国相始终!”

项声哭泣出声,与周遭的卫士齐齐朝项燕顿首,为他们的家主,为楚国的上柱国送行!

楚军溃散殆尽,秦人已蜂拥至百步之内,点着火把,与项燕亲卫展开鏖战,瞬息便至跟前。

项燕不再犹豫,他双手持剑,横过脖颈。一股热血溅起,染红了他花白的胡须,这位高大的上柱国亦轰然倒于车舆!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鲜血涌出喉咙,抽搐间,往事一幕幕闪过,最后定格在了年少时听着《国殇》,痛惜国事的时光。

“可惜啊,我最终只能追随沈尹戎和屈子,却做不了力挽狂澜的申包胥!”

项燕生气已绝,仅剩双目圆瞪不闭!

御者默默摆好项燕的尸身,而后也从怀中抽出匕首,刺入了自己的心脏!

周遭卫士,自杀为项燕送行者,不下十人!

唯独项声等人受了项燕嘱托,只能咬着牙含着泪,双手颤抖着,高高举起自己的剑,斩下了那颗苍老的头颅!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低声唱完了一曲《国殇》,在数名项氏亲卫的掩护下,项声将自己的甲胄全部抛弃,脸也抹花,将项燕的头颅裹在衣裳中,弯着腰,朝,乘着越来越深的夜色,跟着一股被秦人击溃乱窜的楚卒,向外奔去!

就在项声向外奔逃时,秦军的东、南、西、北四支军队,几乎同时朝项燕的车舆发动了最后的进攻!

南面一马当先的,正是黑夫所率的部队!

……

“项燕已死!”

“项燕已死!”

战场上尸体横陈,血流成河,伴随着秦军彻底将最后一批顽抗的楚人杀死,并发现了项燕那来不及处理的尸身,这场持续了整整一天的鏖战,终于宣告结束。

但随即,那些冲在最前方的兵卒,却因为争夺疑似项燕的尸身,开始相互推攮,这群杀红了眼的兵卒,竟爆发了一场争斗,在功爵的诱惑下,甚至对自己的袍泽举起了刀剑!

“利咸,快让共敖和东门豹回来!”

黑夫身上亦沾着一些血迹,这是在突进途中溅上的,本人却未受伤。

因为他率众加入战场的时机挑的极好,千五百人里,伤亡不超过百名,而且伤员都被拖到后面去,让医护急救之兵救治了。

黑夫却顾不上庆祝胜利,立刻让人将两个冲在最前面的家伙喊回来,因为黑夫已看到,王翦的帅旗,在朝这边移动,所到之处,秦兵纷纷避让。

一同来的,还有许许多多脸色铁青的军法官!

秦国军法严明,私斗争首乃死罪!当年在外黄,共敖差点因这罪被杀了,怎么就不长记性呢?这种事情,是万万不能卷进去的。

好在,在黑夫的阻拦下,他们没有卷入那数百人的混乱抢夺,很快就抽身而出了。

气喘吁吁地回来后,共敖破口骂道:“那些河东兵真像一群野狗,明明是吾等先靠近项燕车舆的,却被他们推攮开来,若非利咸拦着,我定要让彼辈好看!”

“军法吏会用斧钺,让那些人记住教训。”

黑夫却不太在意,笑道:“吾等疾击项燕军后军,破其三千人,向内进攻时又连续击破了几个小阵,季婴也带着人在后面割首级,纵然未能得项燕尸首,也少不了汝等功劳!”

就在这时候,东门豹也带着几个兵卒回来了,手里还扛着一样东西。

不同于共敖的愤怒,他隔着老远,便一脸兴奋地喊道:“率长,吾等虽没抢到项燕的头颅和断肢残骸,却抢到了他的帅旗!这算多大功绩?”

……

PS:关于项燕之死和秦破楚都、蕲南大战的顺序,《史记》有两种不同的记载。

二十三年,秦王复召王翦,强起之,使将击荆。取陈以南至平舆,虏荆王。秦王游至郢陈。荆将项燕立昌平君为荆王,反秦于淮南。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荆,破荆军,昌平君死,项燕遂自杀。——《秦始皇本纪》

四年,秦将王翦破我军于蕲,而杀将军项燕。五年,秦将王翦、蒙武遂破楚国,虏楚王负刍……——《楚世家》

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王翦列传》

按照太史公的习惯,一件事存在两种说法时,会在不同传纪中分别列出,让后人自己判断,这是保留疑论的负责任做法。

所以分析之后,王翦率军先破楚主力,项燕自杀,而后再陷寿春虏楚王的顺序是合符逻辑的。至于在淮南拥立昌平君的,或是项氏族人借项燕之名为之,类似的事,十来年后,陈胜也干过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