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梦(第3/28页)

当此之时,正值寒冬,寒风凛冽,大雪纷飞,天空白茫茫一片,难分昼夜。文武百官又饥又渴又冷,又被雨雪打湿,可谓是苦不堪言,到了晚上,都无法抵达宿营地,有多半人因此冻死,马匹和驴子,更是死了八九成。后宫的妃子也难逃其苦,狼狈之下,往往走失,跟普通将士混杂着住在山间。车架劳顿,一直到九月底,才抵达长安,而抵达东都,更是到了十月底。

你要问杨广,苦不苦?苦!但是再问,值不值?杨广肯定告诉你——值!

面子外交Ⅱ——西长安,东洛阳

杨广之所以会告诉你值,是因为杨广本人是个极度好面子的皇帝,他的脾性跟他那古板苛刻的父亲截然相反,这从他刚登位时百官仪服的设计就能看出:

大业二年二月,杨广就跟牛弘开始讨论这些舆服、仪卫制度了,不久后,何稠奉命监造。这位何稠也极为上心,据说是“智思精巧,博览图籍,参会古今”,然后才动手操作。操作的重点,不管是辂辇车舆(皇帝的法驾),还是皇后卤簿(皇后的仪仗),抑或百官仪服(朝臣的脸面),都是四个字——务为华盛。为啥?皇帝高兴呗!

据说,搞这一次文物制度,民间折腾不小,其中,还弄出了“天子造羽仪,鸟兽自献羽毛”的笑话。情况是这样子的;

当时为了造羽仪,杨广要求各地都要选送羽毛,地方官就摊派给了老百姓,老百姓没办法,只能去搞了呗。一时之间,陆地的,水上的,捕鸟用的网罗,铺天盖地,凡是有羽毛的能用的这些禽兽,都被抓捕殆尽(亲娘咧,这要搁现在,得被世界环保协会、动物保护协会联合上诉啊)。

乌程这个地方,当时有颗一白尺高的树,而且只有主干没有旁支,一般时候,大家都不会动它的脑筋,但是,而今,上头催着急,说要送羽毛,而正好这棵树上有鹤巢,这还得了?得干啊!大家都知道得干,但是,树实在太高,又没有分支,爬不上去啊——咋办?办法总是有的,最笨的办法,就是把树根给砍断了……正当老百姓磨刀霍霍砍树之时,巢内的仙鹤害怕幼鸟颠覆,居然自己拔了身上的毛,放在地上。(瞅瞅这折腾劲儿吧……)

事情折腾到这地步,居然还有人认为这是祥瑞,美其名曰“天子造羽仪,鸟兽自献羽毛”……不知道脸皮是哪来的。

为了这个羽仪,工人也不少,用了十多万人,花的钱更不用说,以亿计算。

倒是杨广风光了,是吧,从古至今,就他的仪仗最威风,每次出巡的时候,那羽毛,都把地铺满了,绵延长达二十多里……

《资治通鉴》对此有个评价——文物之盛,近世莫及也。

杨广要的是啥?就是这个“近世莫及”!要的就是个劲儿!

除此而外,杨广下很大功夫的,就是这个音乐了。

音乐这个东西,据说在高纬时期最为繁盛,有所谓“鱼龙”、“山车”等品种,后来到了周宣帝宇文赟一朝,咱知道,这家伙比杨广还虚荣,手下郑译就上奏,把北齐的这些乐户弄到了长安。

当然了,到了杨坚即位,他这个人极为严肃,凡事喜欢政治打头阵,上纲上线,对音乐这事儿,也一样,认为这玩意是亡国玩意,所以就让牛弘定下了国乐,——“正声清商及九部四舞之色”,除此而外,一律遣散。

然后,到了杨广这了。杨广本人对音乐倒是不如老哥杨勇那么讲究,但是,眼看着启民可汗就要入朝,觉着就他老爹这些东西,实在死板,不够华丽,就想要弄点新鲜的。正好当时七贵中的裴蕴上奏其事,说要“括周、齐、梁、陈乐家子弟皆为乐户;其六品以下至庶人,有善音乐者,皆直太常”,总之,就要提高音乐人的社会地位,然后展示我天朝音乐之盛了。

杨广一听,就得这么办啊,啥都可以没有,面子得有啊。

然后出现了如下情形,《资治通鉴》有极为精彩的描写:

于是四方散乐,大集东京,阅之于芳华苑积翠池侧。有舍利兽先来跳跃,激水满衢,鼋鼍、龟鳖、水人、虫鱼,遍覆于地。又有鲸鱼喷雾翳日,倏忽化成黄龙,长七八丈。又二人戴竿,上有舞者,焱然腾过,左右易处。又有神鰲负山,幻人吐火,千变万化。

怎么样?够展现我天朝娱乐事业的发达了吧?

光这还不成,还得展示我天朝对娱乐事业的重视!怎么体现呢,要从服装上下手,人靠衣装马靠鞍嘛——伎人皆衣锦绣缯彩,舞者鸣环佩,缀花毦。据说,为了乐户这点衣物,“两京锦彩为之空竭”。

而后,杨广就发话了,光有国乐不成啊,还得有流行乐啊,他就让白明达搞创造,据说“音极哀怨”。据说,杨广看到了这个创作后,很是高兴,对白明达表示:“当年齐国那样的偏远之国,音乐家曹妙达还因此封王,如今我天下大同,正准备要让你富贵呢,你好好干,我亏待不了你!”

如果说这些还不能反应出杨广好面子,那么还有个终极的例子——迁都。

隋朝原本的都城,叫做大兴城,是隋文帝令著名建筑设计师宇文恺造的,地点是在汉朝长安城的东南,实际就是现在后来唐朝的长安城。但是,杨广对这个都城不满意,他有个更好的地方——洛阳。

其实,在隋朝以前,中国比较重要的都城,就是这俩;西汉以长安为都,东汉以洛阳为都。那么,这两个都城孰优孰劣呢?

汉高祖刘邦刚取得楚汉之争的胜利时,他的手下曾经对定都有过争论,主要有两派,一派是娄敬和张良,他们主张西都长安,另一派是其他大臣,主张东都洛阳。其中,娄敬和张良都对长安和洛阳的优劣做了番分析。

娄敬主要对东都洛阳做了番剖析,他说,周成王之所以东都洛阳,他的主要考虑,“以此为天下之中也,诸侯四方纳贡职,道里均矣,有德则易以王,无德则易以亡。凡居此者,欲令周务以德致人,不欲依阻险,令后世骄奢以虐民也”。也就是说,东都洛阳的特点,是四通八达,居于天下之中,便于四方诸侯纳贡,但是缺点很明显,就是地形不够险要,在王朝强盛的阶段,这更能彰显出这个王朝的力量,但是,在王朝衰落的阶段,这就会因此加速王朝的灭亡。所以,娄敬的一句话就概括了东都洛阳的特点——有德则易以王,无德则易以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