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开皇之治(第4/11页)

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四个人表示,陛下待人不礼貌,所以我们不来。而太子道德高尚,礼贤下士,天下人都愿为太子而死,所以我们就来了)

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刘邦表示,你们好好辅佐太子吧)

四人为寿已毕,趋去。(宴会结束,四人离开)

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刘邦目送四人离开后,找来戚夫人,表示,我本来想废掉太子,但是这四个人辅佐他,羽翼已成,动不得了,吕后真的是你主子了)

戚夫人泣,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戚夫人苦了,刘邦安慰她,要她帮他唱楚国的歌,跳楚国的舞)歌曰:“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柰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歌数阕,戚夫人嘘唏流涕,上起去,罢酒。(戚夫人的这首歌,表达了对太子羽翼已成后的失落,表示自己已经没有办法了。唱了一会,戚夫人再度哭泣,刘邦没理他,离开了)

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表明太子之所以没有被更换,就是因为张良的这个计策)

就因为这“商山四皓”往刘邦面前一站,刘邦居然改了废太子的念头,这四位隐士在刘邦心中的分量,于此可见一般。

将苏威类比于“商山四皓”,确实也是因为这哥们当过隐士,尤其是在宇文护时代,不过呢,实事求是讲,苏威的本事跟“商山四皓”比,还是有差距的。

开皇九年,苏威母亲去世,去职丁忧,据说是“柴毁骨立”,杨坚又下诏书抚慰苏威:“公德行高人,情寄殊重,大孝之道,盖同俯就。必须抑割,为国惜身。朕之于公,为君为父,宜依朕旨,以礼自存。”其后又夺情启用。

宠信如此,后来呢?后来,因为苏威儿子苏夔得罪了何妥,何妥愤懑之下,告发苏威结党营私,经过蜀王杨秀和虞庆则的侦查,确有此事,杨坚于是拿出《宋书·谢晦传》中的朋党一事,让苏威宣读,苏威惶恐,但是,杨坚主意已定——于是免威官爵,以开府就第。知名之士坐威得罪者百余人。

当然了,杨坚毕竟对苏威还是有感情,此后又启用了他,但是,对他的宠信再也没有恢复到此前的程度,苏威也因此几起几落。

杨坚后来对苏威的评价,就跟此前截然不同了:“世人言苏威诈清,家累金玉,此妄言也。(外人说苏威的清廉是装出来的,这话不可信)然其性狠戾,不切世要,求名太甚,从己则悦,违之必怒,此其大病耳。(但是他的性格凶狠暴戾,又过于求名,而且不容异己,这是他最大的毛病)”

杨坚对苏威的几段评价,也很好的表现了苏威在杨坚一朝的起起伏伏。

三、高颎。高颎跟杨坚的关系,就是一个字——“铁”。

高颎在平陈之时,带兵在外多年,有很多人给杨坚进谗,说高颎造反,但是,当高颎功成归来时,杨坚对他是这么说的:“公伐陈后,人言公反,朕已斩之。君臣道合,非青蝇所间也。”

高颎听见有人告他造反,也便请求辞职,结果杨坚表示:“公识鉴通远,器略优深,出参戎律,廓清淮海,入司禁旅,实委心腹。自朕受命,常典机衡,竭诚陈力,心迹俱尽。此则天降良辅,翊赞朕躬,幸无词费也。”(这评价高的,“天降良辅”都出来了,可见杨坚对其器重程度)

然后我们再来通过《隋书·高颎传》来看看高颎得宠的情况吧:

是后右卫将军庞晃及将军卢贲等,前后短颎于上。上怒之,皆被疏黜。因谓颎曰:“独孤公犹镜也,每被磨莹,皎然益明。”(庞晃、卢贲,这二位都是很早就追随杨坚,并在杨坚篡政过程中立下大功的,结果还是斗不过高颎。杨坚对高颎高度评价,说他是面镜子,每次磨砺之后,都会更加清明)

未几,尚书都事姜晔、楚州行参军李君才并奏称水旱不调,罪由高颎,请废黜之。二人俱得罪而去,亲礼逾密。(又有两个不要命的表示水旱不调是高颎造成的,但是不消说,这两人都因此倒了霉,高颎反而更加得宠)

上幸并州,留颎居守。及上还京,赐缣五千匹,复赐行宫一所,以为庄舍。其夫人贺拔氏寝疾,中使顾问,络绎不绝。上亲幸其第,赐钱百万,绢万匹,复赐以千里马。(杨坚出去巡行,高颎作为京中留守。杨坚回京后,就对高颎大加赏赐。甚至高颎的妻子贺拔氏有病,杨坚也放在心上,经常派人去探问病情。杨坚甚至亲自去高颎家,对他进行赏赐)

上尝从容命颎与贺若弼言及平陈事,颎曰:“贺若弼先献十策,后于蒋山苦战破贼。臣文吏耳,焉敢与大将军论功!”帝大笑,时论嘉其有让。寻以其子表仁取太子勇女,前后赏赐不可胜计。(后来平陈,高颎很谦虚,说功劳都是贺若弼的,我一个文人,不敢跟大将军论功。结果杨坚大笑,认为他谦让。为了表彰高颎的谦让,杨坚和他当了亲家,让他的儿子娶了太子杨勇的闺女)

时荧惑入太微,犯左执法。术者刘晖私言于颎曰:“天文不利宰相,可修德以禳之。”颎不自安,以晖言奏之。上厚加赏慰。(这回连术士的话都没用了,高颎因为术士的话上奏,杨坚还是赏赐抚慰)

突厥犯塞,以颎为元帅,击贼破之。又出白道,进图入碛,遣使请兵。近臣缘此言颎欲反,上未有所答,颎亦破贼而还。(高颎作为元帅,出击突厥,曾一度长驱直入,还派人回朝清兵,当时很多人都说高颎要反,杨坚没有理会这种论调,而高颎也果然不负所托,破敌而还)

总之,从以上种种而言,高颎跟杨坚的关系,那是已经牢不可破了,这样的臣子,又没有苏威那样的个性弱点,最后会有什么后果呢?

在《炀帝篇》中,大家就会知道了。

四、虞庆则。虞庆则身为四贵之一,在杨坚一朝,也是穷极富贵,尤其是,我们在《炀帝篇》里会知道,他对平定突厥,有很大的贡献。

虞庆则会倒霉,是因为他没有眼力见,比如说这样一件事:

高祖平陈之后,幸晋王第,置酒会群臣。高颎等奉觞上寿,上因曰:“高颎平江南,虞庆则降突厥,可谓茂功矣。”杨素曰:“皆由至尊威德所被。”庆则曰:“杨素前出兵武牢、硖石,若非至尊威德,亦无克理。”遂与互相长短。御史欲弹之,上曰:“今日计功为乐,宜不须劾。”上观群臣宴射,庆则进曰:“臣蒙赉酒食,令尽乐,御史在侧,恐醉而被弹。”上赐御史酒,因遣之出。庆则奉觞上寿,极欢。上谓诸公曰:“饮此酒,愿我与诸公等子孙常如今日,世守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