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终卷) 定鼎 第三十二章 放逐(第3/3页)

藩季良在席间没有吭声,旁人只当他听不明白宋石宪与赵舒翰的谈话,但藩季良能给前相陈西言倚重,礼聘为幕僚,又岂是平庸之辈?林缚当下所做的许多事情,就是为废元自立做准备,但既然林缚要登基为帝,开创新帝国,怎么会去动摇天命之说的根本?

为圣人立言的儒学能彻底成为主流,实际就是融合先秦诸子百家的学说,以“承天命”为核心,为帝权天命所授创造出一整套的理论基础。便是朝国更替,确立国号,也是要依从“五行之德,彼此相克”的理论,这自然也是“帝王之术”的根本。

藩季良、张玉伯这等人物,自然不会相信“承天命”的说法,而一些野心勃勃之辈,更是怀着“帝王将相,焉有种乎”的叛逆思想。但要帝权巩固,必然需要一套叫普罗大众信服的理论。儒家后奉四书五经为根本经典,但实际将四书五经里与天命之说相违的一些内容彻底删改。而杂学匠术不得兴起,其根本也就在此。杂学匠术兴起之后,必然会对传统的“帝权天授,承天命”之说造成颠覆性的冲击,先人早就把这一点看得清清楚楚。

林缚因为实际的需要,立匠术兴杂学,可以理解。但他此时已经功成名就,就将要另立新朝,继承大统,他不去加强“承天命”这个理论基础,反而要去推翻这个理论基础,实在叫藩季良、张玉伯这等人物费心思量……

当然,林缚即使不需要“承天命”附会之说来巩固他的权柄,也已经将天下军政大权掌握手里,但他以后要传位于子,子传于孙,没有这一套理论,怎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