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收获与凯旋(第2/2页)

……

催马追上了赵宗景,王宁安和他迎着夕阳一起往前走。

“小王爷,你想过没有,要不要更进一步?”

赵宗景一愣,“更进一步,亲王啊?哈哈哈,原来你也有不懂的时候!宗室皇亲,活着的时候,最多就封到郡王,一般死了之后,才能追封亲王。我这辈子啊,已经提前走到头儿了。”

赵宗景喜滋滋道:“我终于有大把时间,可以和澜儿厮守,可以舒舒服服过日子……怎么样,羡慕不?”

胸无大志——这是新给赵宗景加上的一条缺点。

王宁安咬了咬牙,他指着四周宽广的原野,远山近水,农田草场,森林池塘。

“如此大好河山,你就忍心放在辽寇的手里,让他们肆意蹂躏?”

提到了燕云,这恐怕是赵宗景此行最大的痛楚。

“王大人,燕云十六州,是我大宋头上的利剑,不夺回燕云,大宋永远不得安宁!”

认识有进步,王宁安刚想赞美他几句,可下一句,就让王宁安吐血了。

“我这个人啊,有自知之明,这么有难度的事情,还是交给王大人吧!我只管看着就好,有生之年,能光明正大踏上燕云,余愿足矣!”

呸!

王宁安真想喷死这个不长进的东西,狗肉包子,上不了席面。指望着赵宗景和汝南王府打对台戏,估计是没戏了。

在辽国的日子,王宁安真正见识了夺嫡之争的可怕,假如不是太子耶律洪基和太弟耶律重元斗得死去活来,他哪有机会翻云覆雨,把辽国从上到下都给算计了。

党争误国,的确是至理名言。

偏偏汝南王这一系,真是不怎么样,赵宗实反复无常,恩将仇报就不用说了,他的儿孙也没好东西,正是他们祖孙三代,四位皇帝,弄得大宋朝新旧党争,互相攻讦倾轧不停,等到敌人的骑兵杀到了面前,才发现江山被他们玩垮了!

看起来,最好还是给赵祯弄一个儿子,只有内部不乱,才能专心对付外患。

走了这一趟,王宁安站得高度也不一样了,他需要十几年,甚至更长的事情,把辽国彻底腐蚀掉,这期间离不开坚定的支持,真的应该想办法了……

胡思乱想的时候,使团渡过了白沟河,重新踏上了大宋的土地,他们刚出现,包黑子就率领着许多官吏前来迎接,鼓乐震天,万民欢腾。

“哈哈哈,小王爷,王大人,你们不辱使命,真是振奋人心啊!”包拯笑呵呵伸出了大手,和王宁安紧紧握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