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第3/3页)

李纲听了,眉心不禁蹙成了一个疙瘩。刚才何庆言讲过,已经连索天雄的义勇队都投入了战斗,这说明卫州门守军已全部压上了城头,再无预备队可用。若要从别处抽调部队来增援,恐怕是远水解不得近渴。他不禁有点后悔,不该把那一千名禁军都留在新酸枣门和封邱门,在此紧急时刻,他手里哪怕能有个一二百人,也是相当管用的。

现在只能就地取材了,有一个算一个吧。李纲咬了咬牙,正要命令他的亲兵们全部顶上去,忽听身后响起一阵脚步声。他回头一看,竟是索飞春带领着她那支女义勇队手持大刀长矛登上了城楼。

本来何庆言分派给女义勇队的任务,就是搬运檑木弹药和救护伤员,并未指望她们参战。所以尽管兵力极度吃紧,也没想过让她们上阵。但是眼见得城头事急,索飞春哪里能在城下待得安稳,于是在姐妹们的一再要求下,她便自作主张将队伍拉了上来,却恰恰来得正是时候。

从李纲的本意上讲,也不忍心让这些年轻的女人上阵厮杀,但是目下千钧一发,顾不得那么多了。当时李纲二话没说,即命索飞春带人火速去左翼增援,同时命令除了留甘云和两名亲兵在身边以备不时之需,其余亲兵也一律增援上去。于是这一股以女人为主的有生力量,便迸发着惊天动地的怒吼声,生龙活虎地杀向了血肉横飞的两军鏖战处。

李纲亲冒矢石登城督战和女子义勇队奋勇参战这两件事,给予了守城宋军以很大的激励。已被凶狠扑来的金兵唬得心里发毛的宋军官兵闻得这两个消息,士气大振胆量大增,面对着从城墙缺口处冲上来的金兵,很快地便由慌张被动的招架转变为勇猛激烈的反攻。

在城头阵地双方短兵相接的兵员数量上,宋军毕竟占据着明显的优势。金兵能够打开缺口,所依仗的主要是他们那股以一当十的狠劲。而这时宋军也发了狠。虽说他们的单兵技术不如金兵,但是三五个人豁出去齐心协力拼掉一个金兵还是做得到的,如此玩命地杀将开去,金军便渐渐地撑不住了。

经过一番异常激烈的厮杀,左右两翼暂时失守的阵地均被宋军收复,攻上城墙的数百名金兵全数被歼,其中包括三个五十夫长和两个百夫长。

李纲这才心下稍安。他凭城远眺,看到有若干支金军正在从不同方向向城壕边集结,大有组织兵力继续进行强攻之势,便一面让何庆言尽快调整部署准备再战,一面派人持自己的手令由城里调遣一支预备队速来卫州门下待命。

这时徐吉带着索天雄来见李纲,禀报说索天雄建议趁金军尚未发起下一次攻击前,我方应主动出击,抢先烧掉其搭架于城墙上的云梯。李纲稍作思忖,认为可行,即命徐吉与索天雄从禁军和义勇中各选壮士百人,共同组成了一支敢死队。

敢死队队员们手持火把缒城而下,将百余架云梯尽数焚毁,并顺势向城壕投掷了手炮,将金兵铺设于壕沟上面的一座座浮桥炸了个稀烂。宋军的这一行动进行得极其神速,待到宗弼反应过来,欲派弓弩手发箭阻击时,敢死队的壮士们已经毫发无损地胜利返城。

攻城器具全部被毁,迫使金军不得不大大推迟了再度攻城的时间。宗弼没料到刚刚经历过苦战的宋军竟敢探头出巢给他玩这一手,气得火冒三丈暴跳如雷,却也只能认栽,命令部队暂缓攻城,先去调集云梯和木板。

于是,卫州门阵地上终于呈现出了酣战之后的宁静。

李纲在何庆言的陪同下沿城巡察了一遍城头阵地,同时等候着各防区的战报。据他估计,到此刻为止,各防区都还打得不错,起码是没有一处失守,否则的话早有急报传到他这里来了。

一抹夕阳映照在士兵们的铠甲上,折射出金黄色的闪光。李纲抬头看看天色,才觉出已是大地苍茫暮霭四起,约莫接近酉时了。这就是说,这场从清晨就开始打响的战斗,已经整整地持续了一天。在这一整天的战斗中,汴京各处虽皆屡次出现险情,但最终还是都顽强地击退了金军的猖狂进攻。从总体上说,今天的这场博弈,宋金双方可算是战了个平手。

在李纲看来,宋军能打出这样一个结果,是个了不起的胜利。因为,他凭感觉断定,在今天的攻坚战中,宗望是竭尽了全力的,把他最拿手的三板斧全亮出来了。今后金军的攻势再猛,也不会猛过今天。宋军既然今天能与金军扯平,那么顶住其此后的进攻,应当是问题不大。

诚然,金西路军宗翰部已绕过太原逼向汴京,但宋朝的勤王大军亦是指日可待。目前李纲手里还握有一支两万余人的总预备队没有动用,另外还有至少十万厢兵团练保甲义勇正在待命参战。以如此之兵力储备,难道还顶不住业已不足六万人马的金东路军,坚持到援军到达吗?

李纲这样盘算着,感到底气比较充足,他认为今天这场大战,已经为汴京保卫战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后来的事实证明的确如此,自正月初九受挫后,宗望再也未能组织起对汴京大规模的全线强攻。

一阵号角声如咽如泣随风飘来。李纲举目眺望,看到城外那些原本已进入攻击位置的金军,正遵照号角的调动渐次后撤。这表明他们今日是不打算再打了。也就是说,盛气凌人的金军已是不得不低头接受了今日这个损失惨重却劳而无功的现实。而汴京军民则以血肉筑起的长城,又一次坚决地粉碎了金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李纲脸上禁不住浮现出自豪的微笑。与此同时,欢呼胜利的声浪在他身边骤然响起,似海潮般淹没了城墙上下四面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