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秦起始篇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5)(第2/3页)

话说美女间谍赵姬原是吕不韦的舞娘,但吕不韦是有抱负的男人,岂能被一个舞娘绊住手脚,于是他利用赵姬潜伏在异人身边。赵姬同时和两个男人有一腿,后来生下了一个男孩,即中国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嬴政。这样就导致了史学家们的猜测与观点不一,有的说嬴政是吕不韦的儿子,有的则说是异人的儿子。

只要有男人的地方,女人就是最好的间谍。吕不韦理解这句话,抱着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的大无畏精神,他毫不犹豫地把赵姬送给嬴异人做老婆,赵姬相貌一流,最重要的是政治上过硬,对吕不韦痴心一片。赵姬按照吕不韦的安排,走向了青史留名的道路。

其实嬴异人也早就和吕不韦的这个舞娘有了感觉,无奈赵姬对吕老板用情专一,无法得手,如今得偿所愿,自然对吕不韦心存感激。在吕不韦心目中,爱情只要你有钱,想买就能买。赵姬在老板的劝说下,也无怨无悔地投入到了嬴异人的怀抱。

很快这出吕不韦导演、嬴异人领衔主演的好戏,在秦国各阶层都创造了很高的收视率,千里之外的秦国董事长昭襄王通过各种渠道对嬴异人的形象工程进行了全面了解,没想到一向形象不太好的大秦如今出了一个贤名远播的王孙,孺子可教也。秦昭襄王感觉面子得到了空前的满足。

得到了领导的重视,秦国有关部门召开紧急会议,连夜决定补发拖欠嬴异人的各项费用,并用八百里加急,为嬴异人送来了“感动秦国人物”荣誉证书。作为感动秦国人物,嬴异人的确被伟大的祖国感动了,他痛哭流涕达一日之久。不为钱财和荣誉,只为第一次得到国家和亲人的尊重和认可。

种种迹象表明,在吕不韦和嬴异人的通力合作下,他们初步得到了大秦总部的认可,老板秦昭襄王和太子安国君都重视起这个孩子来。人心都是肉长的,一个他们从来没有关心过的孩子,靠着独立自主艰苦奋斗,为秦国长了面子,这让嬴异人的爷爷和父亲内心都多少有些愧疚。

形势一片大好,虽然秦国总部对嬴异人只是重视而不是信任,但万里长征总算是迈出了第一步,后面的路只要努力肯定能走好。然而好景不常在,他们刚刚取得了一点成功,前进的道路上就出现了波折。吕不韦的情报系统报告,秦国和赵国准备开战了!

在赵国做质子,怕的是什么?不是没钱,而是怕祖国和赵国打仗,嬴异人是个和平主义者,最怕秦、赵交恶。可怕什么来什么,赵国和秦国又准备打仗了,赵国人很有国家荣誉感,一旦开战,身处赵国的嬴异人甜蜜的好日子估计也就到头了。嬴异人这颗刚刚升起的政治新星,马上被吓得黯然无光。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跟随吕不韦做小弟时间长了,嬴异人也学会了分析,知道秦、赵开战后自己处境极其危险甚至小命难保。但他没想到祖国的亲人们是如此不厚道,根本不顾自己的感受,嬴异人发现他的生活又回到了以前的状态,昔日人们眼中的五好青年好像又变回了过去的黑五类分子,人们都躲着他走。

秦军虽也会遭重创,但不能改变秦国横扫六国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公元前262年,秦国攻韩,赵国力挺韩国,这对冤家再次狭路相逢,赵王派出老将廉颇与秦军对抗于长平。廉颇认为:秦军长途奔袭,人马疲惫,赵军以逸待劳,只需坚守不出,秦军自退。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无论秦军如何叫骂,赵军都做出不理睬的样子。

长平之战赵国是战败国,赵国战败后国力从此衰退。赵王更是在战败后屡次发表战败感言:做人要忠诚老实,不贪心,想赚小便宜必然吃大亏。赵王总结得很到位,长平之战本来与赵国毫不相干,只是因为赵国贪心才遭此大祸。

战国七雄中的韩国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日子一直不太好过,都城本来在晋地,后来为了便于向中原地区虚心学习,就迁都到了河南。迁都的副作用马上显现,韩国对上党地区的统治能力减弱。作为实力强大的开发商,秦国看上了这块被韩国放弃的地块,决定采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强行竞标这块土地。

上党本来是韩国地盘,秦国看上就不撒手。为了能彻底得到上党的土地证,秦国经军事委员会研究决定,派重兵封锁韩国与上党地区的交通和通信联系。这一招简直太损了,釜底抽薪,使上党地区彻底失去了与大本营的联系,成了一片孤地,可怜的上党人民一夜之间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

秦国切断上党和韩国的唯一通道,韩国却毫无办法,弱小的韩国哪敢与秦国抗衡。爱好和平的韩恒王深思熟虑之后,发扬了民主的作风,通过民主决议,给上党地区的老百姓发去了慰问电,并明确表示同情他们的处境,但让他们高度自治,是战是降可以自行决定,总部不在上党的问题上跟秦国较劲了。

非常时期必有非常人物出现,虽然韩国总部抛弃上党,但当时上党地区的最高负责人郡守冯亭,是个极端的爱国主义者,决定带领上党人民奋勇抗战,决不投降。在军事实力决定命运的战国时期,冯亭凭借几分歪才,起草了一份“保卫上党的策划案”,决定忽悠身后的赵国帮助他保卫领土完整。

上党危急,郡守冯亭急中生智派人给赵成王送去鸡毛信,信里面写着:赵和上党两地人民有着传统的深厚友谊,上党地区的人民一向敬佩赵成王的治国手段,羡慕赵国人民的小康生活。现在上党被韩国抛弃,又面临着秦国恶霸的强占,广大人民群众经过投票选举,一致同意跟随赵王,永世不变。

赵成王正在宫内做着富民强国的春秋大梦,突然收到了冯亭来信,而且信中冯亭对他政绩的称赞让他很受用。上党人民的意愿让赵成王感觉到了自己肩负的国际责任,况且秦国费力费钱都没有将上党打下来,人家却愿意无条件地跟随他,这是对他统治的肯定,赵成王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于是他怦然心动了。

冲动是魔鬼,赵成王作为资深boss,当然知道这个道理。激动过后,他冷静地分析了上党的周边局势,上党地区的边界冲突,本身是韩、秦两国的矛盾,一旦接手上党,就等于把韩、秦矛盾,转嫁在到了赵国的身上。值不值得为此跟秦国闹翻呢?一向民主的赵成王请来了他的叔叔平原君共同合计。

赵国丞相平原君,江湖人称四大君子之一,也禁不住这么大的诱惑,听侄子说只要赵成王点头,就可以马上免费得到上党的十几座城池,兴奋得两只眼睛直冒绿光,活半辈子了,还没有见过这样天上掉馅饼的事呢。于是立马点头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