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秦皇起始篇我的未来不是梦(2)(第2/4页)

李牧刚调到边防守边时,匈奴对赵国的威胁是很严重的,作为新任边防军总司令,上任伊始,他就在心里盘算着怎样让匈奴吃一场打败,一劳永逸地解决胡虏的问题。可匈奴军队不是一般的强悍,要想彻底解决匈奴的威胁,那是十分不容易的,李牧为此计划了好多年,最终迎来了这场大胜。

为了战胜匈奴,李牧制定了如下措施:自行任免军中各级指挥员,在任免干部方面不唯才而唯听话;在边境私自乱收费,从而提高士兵工资,改善士兵伙食;无视士兵抗议,对士兵实行魔鬼式训练;加强警报系统建设,成立侦查大队,增强军队预警能力;增强团队意识,不准私自伤害匈奴士兵。

李牧在做边防军总司令时制定了很多看似不合逻辑的措施,他自行任免干部其实为了方便上令下行。私自收费用于士兵其实提高了战斗积极性。魔鬼式训练是为了适应和匈奴骑兵作战。注重侦查,不准私自作战是让匈奴的每次南下空手而回。总之这些举措代表了李牧作战思想的先进性。

李牧先进的作战思想让他最终挤入战国末期名将之列,但赵国最高领导赵悼襄认为李牧的所作所为,论罪早就够得上枪毙了。几年不敢跟匈奴交手,丢了赵国军事界的面子,甚至赵国的士兵也不理解李牧,认为因为他的怯懦阻挡了将士报国。

谁不理解都没关系,但领导不理解却是个严重问题。李牧在边关进行军事改革,遭到了赵王的不理解,于是赵王让李牧下课,任命了新人,结果新任将领在赵王的授意下和匈奴干了几仗,都大败而回,军士伤亡很大,边境重变战场,边民生产生活都受到很大影响,无奈之下,赵王不得不重新让李牧出山。

重新上任的李牧依旧我行我素,继续实行以前的那一套。只要匈奴一露头,预警系统立马启动,坚壁清野,市场宵禁,可怜的匈奴兵想发战争财,没想到气喘吁吁赶来后只能看到地上的残羹剩饭,从此边境又恢复了平静,李牧的军事能力,让他能在赵国灭亡前独撑危局十几年。

李牧军事改革使得边境过了几年平静的生活,士兵得到了休整。公元前244年,在边境赵军的作战能力不断提高、广大官兵也求战心切的情况下,李牧通过谨慎思考,觉得作战时机已成熟,决定展开对匈奴的大战。为了能顺利打赢这场战争,李牧通过办庙会吸引匈奴抢劫,并主动示弱,从而吸引匈奴主力。

在李牧的引诱下,匈奴首领配合地兴全族兵力入侵赵国。早有准备的李牧精密部署,除正面打击敌人外,还在两翼布置了伏兵,等匈奴大举进攻之时,赵军全军出动,正面作战的士兵用弓箭和强弩,压制匈奴骑兵的冲锋,赵国的步兵师和机动骑兵师从匈奴两翼杀出,三面夹击,最终把匈奴围歼。

看到匈奴惨败,按照作战计划,李牧又发扬痛打落水狗的精神,乘胜追击,一举攻破东胡、胡林等部,彻底消灭了匈奴军队的有生力量。从此一仗打出十多年的和平,在此后的十多年里,匈奴都没有能力再入侵赵国。这场破匈奴之战对赵国意义深远,它为赵国之后集中精力对抗秦国,扫清了后方的障碍。

通过和匈奴的一场大战,赵国守边总司令李牧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并得到了领导赵悼襄王的信任。赵悼襄王任命李牧为赵国国防部长,主要负责艰苦的抗秦事业。可惜的是李牧虽然军事才能出众,可赵国此时政治环境也很复杂,李牧不仅要面对秦国的压力,还要经受赵国内部排挤打压,日子很不如意。

公元前243年正月,春节刚过,万象更新,秦国的粮仓也更新过了,空空如也,为了能填饱肚子,始皇帝过完年就又把部队都派出国吃饭了。不是嬴政吝啬,而是秦国的军队人数的确太多,每日的消耗都是天文数字,别说国内有了饥荒,就算风调雨顺,嬴政也准备严格厉行节约,让邻国帮自己养活军队了。

始皇帝嬴政独创了以战养战的政策,这可忙坏了蒙骜,他又兼任起了秦国农业部长一职,专门负责解决秦军的温饱问题。他理解领导的意图,这么做既可以锻炼军队,增强战斗力,又可以缓解国家的供给压力。于是他带领着大军瞅准目标,一举攻占了魏国的两座城池,一分钱不花解决了温饱问题。

尽管蒙骜解决了秦国军队的温饱,但秦国国内还是粮食供应短缺,也怪秦国流年不利,本身劳力不足粮食就不够,现在又闹了蝗灾,蝗虫吃了老百姓的粮食作物,可老百姓再气愤也不能吃蝗虫,秦国陷入了空前的粮食危机。

秦国饱受蝗灾,为了解决粮食危机,始皇帝曾签发一道命令:“谁能交粮1000石,就授爵一级。”大灾之年,国家一般都开仓放粮,赈济百姓。秦国反而向老百姓征集粮食,不是始皇帝饿得神志不清了,而是国库实在没粮。

大灾之年坐以待毙不太符合始皇帝的性格,他在饥饿中顿悟,匈奴常年缺粮,但国家仍然正常运转,靠得不就是做无本买卖吗?既然军队已经探索以战养战的新思路,能不能把以战养战升级成以战养国呢?知难行易,始皇帝马上召开常委会议,常委通过表决,一致同意在不花钱的情况下去别国运粮是上上策。

国内遭受蝗灾,领导都饿得不行,正在魏国抢夺粮食的秦将蒙骜也在考虑为领导分忧之法,正在此时,他收到了始皇帝的最高指示:“国内缺粮,秦国人民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所有的秦国士兵应以大力抢粮为目的,奋勇前进。”蒙骜在士兵面前手拿秦王诏书,拼命煽情,士兵中很快传出为秦王去抢粮的吼声。

蒙骜得到了秦王“以抢夺粮食为最高目标”的指示后,迅速率领抢夺心切的秦军,继续进攻魏国,一举攻下了魏国的酸枣、燕、虚、长平、雍丘、山阳等二十城,然后不顾当地群众意愿,强行把那里规划为秦国的粮食供应基地。于是这里的粮啊、猪啊、羊啊送到了秦国去,秦国国内粮食危机得到缓解。

秦国的肆意扩张,早就引起了各国的不满,尤其是这次秦国不顾国际法的规定,为了从别国口中抢夺粮食,不断侵占别国地盘,这对其他国家的尊严是一种挑衅,引起很多国家不满,就连一向爱好和平、危机感较差的楚国,也觉得秦国实在太过分了,于是楚国名流春申君想给秦国点颜色看看。

作为战国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一直以来,他在楚国的地位都饱受争议。楚国的愤青经常发表文章,指责他欺世盗名,欺负老实的楚考烈王,更是有人故意攻击春申君,毫不客气地说,楚国的衰弱是他一手造成的,春申君必须做出解释。文章认为秦国势力之所以越来越大完全由于楚国,而楚国病根在春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