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秦国建设篇实现帝国梦想(2)(第3/3页)

古代说到一个人的功名的时候,有个词语听起来感觉特别霸气:位列三公。而在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三公官职确实不小,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称三公,现在看来,这三公都是拥有实权的重要岗位,工作范围涉及到各个方面,而在当时能做到三公中的任意一个职位的人,都是对国家或者秦始皇有着杰出贡献的。

三公虽然位高权重,位列三公的人当然能力也是非常大,但如果让他们处理所有的公务,也不靠谱,因此三公之下设九卿。九卿分工责任制,明确责任后的各个部门面对出现的问题就不能相互扯皮,这样各个岗位上的官员以及下属就能高效地执行上级发布的每一道命令,责任心也就强了许多。

所谓九卿,即负责宗庙礼仪的奉常、执掌宫廷戍卫大权的郎中令、还有警卫连长卫尉、交通部长太仆专门负责皇帝使用的车马、管理皇族事务的宗正、皇室私家管家少府、财政部长治粟内史、主观少数民族事务的典客主以及掌管刑罚的廷尉。九卿官职看起来不大,但是油水丰厚,是各级官员争取的理想职位。

中央集权制就是在这种森严的等级制度情况下得到了巩固。除了三公九卿以外,秦代还有另外一些比较重要的官职,要么是权重、要么就是大有油水可捞。比如:博士一职在秦朝作用就是“掌通古今”,即通晓古今史事,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皇帝的专业咨询顾问,自然也成了朝臣中炙手可热的人物。

嬴政统一六国后,随着地盘的扩大,子民当中少数民族也越来越多,对于少数民族的管理嬴政及他的智囊团也没有忽视,除了在九卿中专门设置典客专管少数民族事务外,还设置了典属这样一个职位,为了能让典属和典客能各司其职,秦始皇还对他们做出了明确规定,他们一个搞外交另外一个搞内政,分工明确。

在秦朝,典客主要掌管与秦友好的少数民族交往,什么和亲了、特产贸易来往了,甚至是少数民族的特殊宗教仪式审批、出席等都是他的工作范畴。而典属则负责已投降秦朝的少数民族,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增强他们对秦国的归属感,防止他们因为种种原因发生意外情况导致国家分裂。

秦王朝的这套精心策划的中央集权的政权机构建立起来后,秦始皇使用起来特别得心应手,以至后来一直被历代王朝所效仿。特别是汉代,由于皇帝的出身局限性和朝代的连接紧密性等特点,几乎是完全照搬了秦朝制定的三公九卿制度,为秦始皇创造的这套行政体系起到了发扬光大的作用。

或许古代的皇帝们都患有强迫症,每日都疑神疑鬼担心大臣造反作乱,秦王嬴政则更是强迫症患者的杰出代表。为了集各种权力于一身,同时还得保证让政府部门高效运作,他对如何集权又对如何分权,颇下了一番苦心。虽然是始皇帝,但许多做法都是相当的老练,比如对相权、兵权以及司法权的处理,等等。

作为三公之一的丞相,战国时又称相国,管得相当的宽,权力那可是大了去了,大小事情都得经过他的签字才行,又有“百官之首”之称,是皇帝以下最重要的官职。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丞相作为皇帝的得力助手成了构成了每一届领导班子的核心。

战国时设了丞相这一官职的秦国,对丞相的权力进行了无限制的扩大,其中秦国最著名的丞相非吕不韦莫属了。想当年,吕不韦总揽一切军政大权。在他做丞相的过程中,皇帝都在一定程度上要依靠丞相处理政务,这样,相权就很有可能和君发生冲突,有时丞相一不小心就会削弱到君权。这种关系处理起来相当的复杂。

始皇帝很早就从吕不韦那儿意识到了丞相权力过大、管得太宽这一特点。为了削弱丞相的权力,秦社会关系学专家们经过认真研究,提出了设左、右二相,这样好处就有了:领导核心小组扩大了,内部矛盾由两者矛盾转化为了三角矛盾关系,这样左、右丞相最终都不能独断专权,只会相互之间相互牵制。

理论终究是理论,没经过社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实验过的理论终究是达不到应有的高度的。设置左右二相之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相权,但尚不能解决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虽然三角形是具有稳固性的,但三角关系却是很不稳定的。秦社会关系学专家第一次的试验以失败而告终。

统一六国后,秦始皇认真、透彻、客观地总结了历史经验,他决定进一步缩小相权。首先,他对三公各自的职责进行了明确的划分,武事由太尉掌管,同时设置御史大夫,专管监察,同时参与处理朝政,对丞相也进行了牵制。这样一来,丞相就彻彻底底的成了文官之长,而其他的特权则一律取消。

在削弱相权的政策中,有一个大家很不容易看到的盲点,那就是博士对相权的削弱。博士这一官职专门授予那些通晓古今、博览群书的人,由于这些人经常活动在始皇的左右,他们在皇帝身边有一定的影响力,所以如果和博士产生了分歧,那真是非常严重,他们这种软实力对其他官职的威胁也是相当的严重。

熟悉秦朝历史的人都知道,秦始皇是个相当迷信的人,甚至曾一度想炼长生不老丹。因此,他对号称“通古今”的博士也就相当信赖。秦始皇二十六年刚刚统一六国组建秦帝国,他下令朝臣议帝号时,就规定只有丞相、御史大夫、廷尉与博士商量后才向他那儿汇报。这样一来博士虽没有实权,但却能够影响到国家部分决策。

为了显示对读书人的尊重,秦国在焚书坑儒时,专门下了一个赦令,博士是唯一有权读禁书的人。因此,表面上只是文官的博士依靠这种软实力,在事实上构成了对相权的一种削弱。有说法云:一着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由于“名相”吕不韦的出现,导致了皇帝在各个方面都对丞相存有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