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秦国结束篇梦想的完结(2)(第2/3页)

做了宫廷郎中令之后,所有大臣的进出均受到他的控制,赵高的权力也越来越大。但是他自知自己地位低贱,从小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在朝廷中又结怨甚广,又有身体缺陷,长久的压抑让他心理上也有点儿小小的变态。他常常疑神疑鬼,并且十分惧怕大臣们在秦二世面前说自己的坏话。

胡亥继位后,赵高根据对胡亥的了解,他找了机会对胡亥说:“现在陛下年少继位,若与大臣议事出点差错,朝臣们就会轻视您。不如由我在廷上与朝臣们议事,然后报告给您。这样您就不会在大臣面前有什么过失,他们也就会把您当作英明圣主了。”秦二世本来就是个不学无术的专业败家子,想都不想就同意了。

从各种资料分析,或许胡亥的智商就相当低,就连赵高替他管理政事的请求他都同意了,这本身就是个非常脑残的错误。若是在秦始皇时期,赵高是万万不敢提此要求的,但是他深知,胡亥和始皇帝不一样,二世并没有像始皇帝一样的对权力的控制欲,只要满足他的生活娱乐,别的怎么着都成。

赵高代为传政的意见批下来后,他就越来越嚣张了,他不但控制着秦二世,独揽了朝政,宫中大大小小的事儿也都由他定夺。这样一来,本来相互制约的胡亥、李斯、赵高这种三角关系立刻就失去了三角形固有的稳定性,立即向有利于赵高一方倾斜。很快,李斯和赵高之间就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李斯作为丞相,看到老板胡亥和自己都被自己的前盟友赵高架空,所以对赵高的做法李斯多次表现出相当不满,而赵高也觉得李斯在朝中心腹众多,将李斯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总想找个机会弄死他,两人便明争暗斗了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赵高找到了陷害李斯的机会。

某一天,赵高一本儿正经地对李斯说,今天天气不错啊!李斯答道,确实不错。然后赵高就进入了正题:现在农民起义之形势很紧张,皇上却还屡屡征发人力大修阿房宫,无休止地搜集天下玩好之物。我想进谏,但我地位卑贱,实在有些不方便。你为什么不进谏呢?

老奸巨猾的李斯听到赵高求自己向胡亥进谏,或许作为丞相的他早就对秦二世终日深处宫中、骄奢淫逸而不问政事感到忧心忡忡。现在赵高邀他进谏,李斯一时没明白过来,更不知是计,就说:“我早想进谏,可是皇上不上朝,得不到进言的机会啊!”赵高说:“你若真想进谏的话,我给你寻找机会,到时通知你。”

想在秦二世胡亥那儿进谏是非常困难的,精力旺盛的胡亥整日身居后宫与嫔妃们淫乐,无暇于政事,他的这一生活习惯赵高非常清楚,但李斯却不知道。赵高的计策就是,每当胡亥兴致高涨的时候,赵高就约李斯进谏,赵高真是太阴了,在这种情况下哪个皇帝会纳谏呢?久而久之,胡亥怀疑李斯故意给他难堪,就对李斯产生怨恨。

赵高针对李斯的阴谋终于奏效,在多次看到胡亥对李斯发脾气后,他为了致李斯于死地,还不忘在原定的计划上进行火上浇油,话说得简直是一击致命:丞相参与了沙丘之谋,现在陛下做了皇帝,李斯的地位并没有提高,所以他想裂土封王,希望陛下小心李斯这种奸臣的不轨行为。胡亥一听,脸上带出震惊之色。

善于察言观色的赵高看到自己诬告李斯谋反后,老板胡亥气得脸都绿了,然后又接着说道:李斯长子李由任三川郡守。陈胜的军队过三川,李却不肯出击。而且还听说李斯父子与陈胜之间还有文书往来,我因为还没有拿到实证,所以一直没敢奏报。再说,据一些忠臣说丞相在外边的权力可比陛下还要大啊!

从古至今,任何一位皇帝对谋反都是不能容忍的,这是皇帝的底线,谋反者哪怕再受皇帝宠幸也免不了一死,整日梦想家传天下的秦二世更是如此,听到赵高提到陈胜和李斯有勾搭后,他立刻派人对李斯展开了调查。李斯这个时候才感到事情不妙,便立即上书秦二世,揭发赵高的劣迹,并且建议除掉赵高。

可惜李斯的这些举动已经太晚了,早已对赵高言听计从的胡亥怎么能相信李斯的这些对赵高不利的话语呢?胡亥立刻把李斯状告赵高的话告诉了赵高,先出手的赵高此时本来已经占尽了先机,他对李斯的种种努力已经让胡亥对李斯产生了怀疑,接下来李斯的命运只能是掌握在死对头赵高手里了。

秦二世把政事都能交给赵高去处理,充分的证明了他对赵高的信任,而李斯在这个当口反过来告状,被认为是诬告赵高,离间君臣关系也是很正常的。本来吧,几个人之间还有一层窗户纸没有捅破,而现在,却都已撕破了脸皮,谁也不会顾及另一方的面子了。二世下令逮捕了李斯,即日公开审讯。

李斯倒霉入狱,更倒霉的还有另外一丞相冯去疾和将军冯劫,不知为何,这俩人竟被李斯案牵连。稀里糊涂入狱之后冯去疾、冯劫俩人在狱中受辱不过,愤然自杀。在李斯案中,他们俩人本来就是配角,因此他们的死还没有影响到李斯,天真的李斯还对秦二世抱有一丝希望,等待着皇上对他的公正裁决。

书生文人往往有着旁人难以置信的天真,善于权谋的李斯在狱中表现出了自己天真的一面,他身在狱中等待,赵高在外边绞尽脑汁想法除掉李斯,为了彻底查清李斯的谋反罪行,胡亥没有派出专业人士去审讯李斯,却只派赵高去审,让对头赵高审问,这下李斯的下场可想而知。

作为主审官的赵高对付李斯的办法很简单,就是严刑逼供,用李斯自己发明出来的刑具对付他自己。李斯作为法家的代表人物,曾发明了许多审讯工具,没想到这次被赵高用到自己身上了,李斯经不住酷刑的折磨,承认了赵高指控的谋反罪行。可他仍存一丝侥幸的心理,在狱中向二世上书,希望胡亥亲自过问自己案情。秦二世二年七月,李斯在咸阳市被当众腰斩,其宗族也被全部诛灭。

李斯虽然后半辈子活得有点儿窝囊,而且在秦帝国关键时刻没能把握好自己的政治立场导致晚节不保,令人叹息,但是他对大秦王朝的贡献始终是不能磨灭的。他在文字、律法以及辅佐秦始皇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过程中,都比较卖力,也是秦始皇身边的几个具有政治见解的大臣之一。

李斯的性格弱点注定了他悲剧的一生,他贪图禄位,缺乏气节,在专制政治的漩涡中不敢坚持自己的见解,甘愿与昏君佞臣沆瀣一气。最后,不仅毁掉了自己前半生的功业,还在权力的角逐中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