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大破铁鹞子(第2/3页)

“住嘴。”嵬名守全呵斥:“而等拿的是西夏之钱,食得是西夏之粮。定当报国身死,怎能贪生怕死?”

“报!”一名斥候进来道:“格木将军带了三百弟兄去了拢县,现在在城门那下马交武器。”

“……”一干将官默然。铁鹞子百人为一队,千人为一伍。别说是队长,即使是现场几个伍长也有了厌战的情绪。嵬名守全也不知道该不该生气,叹了一声后:“大家回去后约束自己的兵丁。”

“是!”

欧阳问道:“格木将军,你们是愿意继续当兵,还是到宋内当个百姓?”

“败将不愿再杀人。当一民即可。”

“好!一会我让章将军派人送你们去秦州,在那边有专门负责此事的朝廷的官员。”欧阳拿笔写了几个字后封好道:“此信可在秦州阳平钱庄兑换三千五百贯钱,再加朝廷会拨给你们的农具和田产,我想你们会过得不错。不过本监军要说一句,最好通知你们的家人一声,将来也有地方找你们。”

“大人有所不知,铁鹞子多是宋政合年间战死将士们的遗孤组成。我们这三百人,有家室的也就十几个人。只不过希望大人能另外给个凭证,他们要回西夏接亲人,而后从永兴军路那里出西夏。”

“没问题。”欧阳看李汉:“老哥,帮忙盖几个印子哦!”

李汉又不冷不热:“你不是监军吗?怎么连印都没有?”话是这么说,倒也没耽误走到一旁的文案提笔书写。他和欧阳不一样,他可以用大内的身份写书信。欧阳最多也就是秦凤路的监军书信。

当天夜来,这十几人骑着特赐的劣马潜出北门。但出了北门他们却不急走,有部分人摸回了大营,寻找自己感情好的一些弟兄诉说了投宋的待遇。这一来让其他人等艳羡非常,纷纷开始议论。

第二天清早,嵬名守全收到亲兵的报告,又有两百多人跟随他们小队长投了宋军。而且现在军营中谣言四起,军心不稳。说拿不下拢县,全军罚为奴役,还有说拿不下拢县将官们一个都活不了。

亲兵这边汇报时候,八九名将官闯进大帐。嵬名守全喝道:“你们要造反吗?”帐内外亲兵刀出鞘。

一名将官道:“将军,你看这朝廷每天一令下来。如果我们拿不下拢县,我们身为将官都逃不了责罚。望将军三思。”

另一将官道:“质子军投降在先,我们有什么不好说的?”

“将军,而今军心涣散,人人思归。这不是打仗,这是去送死。我们就不想弟兄们白白死在这里。”

“……罢了,想去就去吧!”嵬名守全叹口气道:“但老夫决不会降。”

“将军!我们一走,你定然被问罪。”

嵬名守全怒叱:“再不走,本将军改变主意。”

“哥几个,走吧!”

嵬名守全坐在空荡大帐中发呆,怎么就莫名其妙败了呢?虽然死了一一些人,但对铁鹞子来说根本就没有伤到筋骨。是火器,是火器让大家感到绝望,大家不想无谓的送死。不是,是钱,是安逸。自己不是也有安逸的念头吗?西夏给不了,但宋朝可以给大家这样的生活。人都是自私的,只要有合适的价码……

“将军,他们全反了,带了军队去了拢县投降。”几名年轻的将官冲进了大帐。

嵬名守全苦笑一声:“传令,退兵!”再耗下去,整支队伍都没了。

“总计八千九百人集体投诚。”章栏汇报:“还有零散的一千六百多人。李大人正在安置他们。愿意从军的到兰州整顿,不愿意从军到秦州。一切井然有序。估计近几日还会有零散逃兵而来。”

“普通士兵五十贯,小队长二百贯,将官一千贯,不要克扣,这点小钱我出的起。”欧阳道:“王五,拨给李纲李大人那边十万贯钱,就说是我欧阳私人馈赠。再拿十万贯派给禁军弟兄们,打胜战没奖励怎么能行。另外,李汉,你能不能派人送表朝廷,除了功劳表外,火器需要补充的要补充齐备。猛火油快用完了,也要调。”

“现在指使起我来了。”李汉不满。

“我八品。”欧阳呵呵一笑。

章栏问:“敌军才走一天,要不要派骑兵追击?”这事本来是他的职权,只不过欧阳大把钱砸下去,自己早成了欧阳的传令官。

“不用!这几千败兵就是瘟疫,他们会把事实夸大到处传播。杀了他们我还得贴军功钱,不杀他们反倒能帮我们宣传。”欧阳笑道:“西夏败局已定。小李,知道怎么发稿吧?”

李逸风笑道:“大人,你就瞧好吧!”

欧阳眼睛都不眨砸出去八十万贯,用金钱完全瓦解了称霸西夏和宋边多年的铁鹞子。再加先前俘虏两千质子军,朝野上下一片哗然。

赵玉先看军报,再看报纸而后问道:“你怎么看?”

九公公回答:“自然是好,西夏内忧外患,如刘将军瓜州再起火,恐怕西夏会大规模溃败。如此一来,凉州必入我手。凉州入手,东可威胁横山,北可威胁河西走廊,乃至西夏都城兴庆府。”

“今日早朝蔡相带了文官们上表说,军需粮草耗费颇大,说什么王师大捷,让韩世忠他们见好就收。说万一逼急了西夏人,孤注一掷,恐怕大好局面付诸东流,你怎么看?”

“蔡相这话并非没有道理,拢县驻军万人不足。仓促从其他地方调动军队,号令不明,后勤不给,又要防备西夏人声东击西,恐怕……只不过,咱家从没听说打胜一方先行求和之道理。”

“这和书迟早会到,你意思也是赞成和谈?”

“这个……陛下恕咱家多嘴。韩将军、刘将军、还有欧阳大人都是有见地的人。如我等阉奴闭塞宫中,如蔡相之人只念得圣贤之书,如陛下也未经历沙场……”

赵玉问:“什么意思,不要拐弯抹角。”

“陛下看,欧大人是个会吃亏的人吗?”

“他吃亏?又下了三十万贯的武器定单,五万贯的军粮,十万贯的阳平大米,三万贯的阳平兵服,他会吃亏?”赵玉怒道:“唯一坑了他一百万贯,朕还觉得亏心得慌。上次上表不是说战况,而是和朕商量能不能也卖地雷给金国。原因是说探雷器一直没买家,觉着亏了。”

九公公道:“其实秦凤路这边花消确实不大,既然欧大人是个不会吃亏的人,不如就让欧大人自己折腾去吧!”他不好说大臣们的小九九。

赵玉摇头:“你不懂,朕求的是胜战,可以稳固皇权,建立威信。如果再打下去有个万一,大好局面不是白白浪费?”军事服务于政治,即使是内部权利的斗争。这点赵玉还是懂的。她之所以不满意韩世忠的耗战略就是这个原因。没想到欧阳却搞了两个大胜出来,闻见此讯,她第一个反应就是见好就收。